天安字典

《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通书声》

时间: 2025-04-30 15:11:37

诗句

屋山啼乌儿当归,玉钗罥蛛郎马嘶。

去时灯火正月半,阶前雪消萱草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1:37

原文展示:

屋山啼乌儿当归,玉钗罥蛛郎马嘶。
去时灯火正月半,阶前雪消萱草齐。

白话文翻译:

山中乌鸦叫着小鸟归巢,玉钗挂着蛛网,马儿在嘶鸣。
离去时灯光正明,正值元宵节,台阶前的雪已融化,萱草齐刷刷地冒出。

注释:

  • 屋山:指屋山,古代地名,可能指某个特定的山。
  • 啼乌:啼叫的乌鸦,象征归乡和思念。
  • 玉钗:形容美丽的钗子,可能用于装饰。
  • :挂,缠绕的意思。
  • 郎马嘶:郎,指的是骑马的人;马嘶,形容马发出的声音。
  • 灯火正月半:元宵节时,灯火辉煌。
  • 阶前雪消:台阶前的雪已经融化。
  • 萱草齐:萱草是春天的象征,齐指齐整、丰盛。

典故解析:

“元宵”是指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古时人们在这天会点灯、赏花灯,象征着团圆与幸福。诗中描绘的情景,体现了对归乡、团圆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洒脱著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在考试局时,听见孙元忠博士在竹间对窗吟诵,展现了他对友人学业的赞美以及对归乡思念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竹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赞美。诗中描绘的“啼乌”象征着归巢的渴望,暗示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玉钗罥蛛”的意象中,展现了生活的细腻与美好,而“郎马嘶”则带有一种动感,仿佛可以听到马儿的嘶鸣声,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最后两句将时间和季节结合,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屋山啼乌儿当归”:山中乌鸦的啼叫声唤起了归家的渴望。
    • “玉钗罥蛛郎马嘶”: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生动的场景,玉钗与马声交织。
    • “去时灯火正月半”:回忆离去时正值元宵,热闹与温馨并存。
    • “阶前雪消萱草齐”: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啼乌”表现出乌鸦的情感,增添诗意。
    • 对仗:如“灯火正月半,阶前雪消萱草齐”,对称工整,增加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事,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黄庭坚对人生的感悟与哲理。

意象分析:

  • 乌鸦:象征归乡与思乡的情感。
  • 玉钗:代表美丽与细腻的生活。
  • 灯火:象征团圆与温暖的氛围。
  • 雪与萱草:雪象征着寒冷与孤寂,萱草象征着春天与生命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正月半”指的是什么节日? A. 春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2. “啼乌”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A. 思乡
    B. 归巢
    C. 悲伤

  3. 诗中“灯火”描绘的时间是? A. 白天
    B. 黄昏
    C. 夜晚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两位诗人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黄庭坚更注重细腻的描绘,苏轼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黄庭坚诗文集》

相关查询

江西题东湖 书翠岩寺壁 铅山写怀 赠胡处士 与胡汾坐月期贯休上人不至 再到洪州望西山(松常栖此山) 九江暮春书事 送进士喻坦之游太原 塞上 送人庭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强弓硬弩 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竖心旁的字 舆道 氏字旁的字 佛子 尸字头的字 枕石漱流 笙咽 朝野侧目 示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上下交困 朝闻夕改 农祥 懋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