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5:0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5:07:09
原文展示:
别钱筠甫三首 张耒 〔宋代〕
倦客无眠听晓钟,五更蜡烛泪消红。 城西古寺来何处,今日分携独向东。
白话文翻译:
作为疲惫的旅人,我无法入眠,听着清晨的钟声, 五更时分,蜡烛的泪滴染红了消逝的光芒。 在城西的古老寺庙,我来自何方? 今天,我独自一人,分道扬镳,向东而去。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旅途中与友人钱筠甫分别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有漂泊之感。张耒在旅途中与友人分别,心中充满离愁别绪,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疲惫旅人在黎明时分的心境。首句“倦客无眠听晓钟”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疲惫和孤独,晓钟的声音更增添了夜的寂静和诗人的无眠。第二句“五更蜡烛泪消红”通过蜡烛泪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后两句“城西古寺来何处,今日分携独向东”则通过地点的转换和方向的明确,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前行。诗人通过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决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倦客”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钱筠甫 C. 其他旅人 答案:A
“五更蜡烛泪消红”中的“蜡烛泪”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诗人的泪水 C. 蜡烛的燃烧 答案:A
诗中的“城西古寺”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过去 B. 诗人的未来 C. 诗人的家乡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