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8:36
奉和月夜观星应令
作者: 虞世南 〔唐代〕
早秋炎景暮,初弦月彩新。
清风涤暑气,零露净嚣尘。
薄雾销轻縠,鲜云卷夕鳞。
休光灼前曜,瑞彩接重轮。
缘情摛圣藻,并作命徐陈。
宿草诚渝滥,吹嘘偶搢绅。
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
在早秋的傍晚,炎热的景象逐渐消退,初生的弦月散发着新的光彩。清风吹拂,驱散了夏日的暑气,点滴的露水洗净了世间的喧嚣。薄雾消散了轻纱似的云彩,鲜艳的云彩卷起了夕阳的余晖。不要让光辉灼烧前面的星辰,瑞彩祥云连接着明亮的月轮。因缘感情,我吟咏圣人的佳句,慢慢地将其呈现出来。宿草在秋雨中枯萎,偶尔吹嘘着与权贵相交的经历。天文之事岂是易言的,只能仰望北斗星。
作者介绍: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子期,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曾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借助月夜观星的情景,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以“月夜观星”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描绘了早秋的魅力,展现了初秋时节的独特韵味,清风和露水的描写,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从自然景象的描写中,逐渐引入对人生和宇宙的哲思,表达了对天文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沉思。
诗中“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一句,尤为动人,揭示了宇宙的复杂与人类知识的渺小,反映了诗人对未知的探索和对宇宙奥秘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运用清新而富有层次的语言,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宁静与思索,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形成了优美的意象和富有音乐感的韵律。如“清风涤暑气”通过“涤”字,体现了清风的洗涤作用,形象生动;“瑞彩接重轮”则用“接”字,表现了云与月的交融,富有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宇宙的敬畏,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初弦月”指的是哪种月亮?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清风的作用?
诗中“天文岂易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本诗与王维的《鹿柴》有相似之处,均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王维以山水为主,而虞世南则更侧重于夜空与星辰,二者都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优美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