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1:11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作者:虞世南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
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
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
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
爟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
孤城寒云起,绝阵虏尘飞。
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
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
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
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飞。
方知万里相,侯服有光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斗的紧张气氛和士兵的艰辛。诗中提到烽火台的警报声让人心惊,龙城的节度使指挥着军队;冀州的骑兵和楼兰的将领,燕国的士兵在上谷集结。寒剑与花朵交映,清晨的弓箭在明月下熠熠生辉。严冬的霜雪交加,冰封的黄河显得异常壮丽。浓厚的雪花漫天飞舞,士兵们在皎洁的月光下整装待发。早晨出征的士兵,辛苦地在旌旗下奔波,马匹在严寒中瑟瑟发抖,车轮在险峻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唯有西山的将领,每年都能在战斗中屡屡获胜。营地的火光闪烁,武威的军队整装待发。孤城在寒云中升起,敌人的尘土在阵前飞扬。侠客们舞动着龙剑,恶少们穿着胡服。早晨攀登骨都垒,夜晚解围谷的困境。萧关遥远无边,蒲海宽广难以依靠。沙滩断绝了旌旗的方向,晴川上等待着归马。交河的桥梁已经打通,燕山的旗帜即将飞扬。此时才明白,万里之外的相思,侯服之间的辉煌。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子容,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太宗李世民的侍书,精通诗文,尤其以边塞诗闻名。虞世南的诗歌风格豪放,常常表达对边疆将士的敬仰和对战争的思考。
《从军行》是虞世南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当时边疆战争的情景和士兵的艰辛,表达了对国家和士兵的关切。唐代正值国力强盛,军队频繁出征,诗人通过描写战事和士兵的生活,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和壮丽景象。
《从军行二首》是一首具有浓厚边塞风格的诗作,诗中充满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士兵的辛劳。整首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寒冷的边疆,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无畏。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寒霜、飞雪等,与士兵的英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士兵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奋勇作战的精神。此外,诗中反复出现的“西山将”不仅是对个别将领的赞美,也象征着所有在边疆守卫国家的勇士,他们在严酷的环境中依然坚守岗位,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尤其是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士兵的深切关怀和对光辉前程的期待,使得整首诗在悲壮中透出希望。虞世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让读者不仅看到战争的残酷,也感受到士兵心中的热血与豪情,展现了唐代士兵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的战争场景,表现了士兵的勇敢与坚定,展示了他们在严峻环境中的坚韧与不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士兵的深切关怀,传达了对光辉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诗中提到的“涂山烽候”是指什么?
“剑寒花不落”意在表达士兵的什么特质?
诗中“孤城寒云起”中的“孤城”象征着什么?
王昌龄的《从军行》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战斗场景,但更加侧重于士兵的豪情壮志,而虞世南的《从军行二首》则更为细腻,展现了环境的艰辛与士兵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