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4:17
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
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
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
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
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
肃城的邻近是上苑,黄山则靠近桂宫。
雨停后,连绵的山峰显得更加翠绿,烟雾散去,野外的景色一片通透。
高空中有鸟儿嬉戏飞翔,跨过水面则是那长长的彩虹。
夕阳西下,林间已全然暗淡,云彩在半空中收拢。
山泉在石涧中鸣叫,地面传来岩风的声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在描写自然美时,引用的山、泉、林、云等意象都常见于古典诗词,表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作者介绍:
虞世南,字子期,唐代诗人,初为官员,后归隐,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诗人受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写下了对雨后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山水的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神韵和生命的活力。诗的开头以“肃城邻上苑,黄山迩桂宫”引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优美的自然环境。接着“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生动描绘了雨后翠绿的山峰和清晰的野外景色,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排虚翔戏鸟,跨水落长虹”这一句通过鸟儿的飞翔和彩虹的倒影,传达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大自然的和谐美好。“日下林全暗,云收岭半空”则转向黄昏时分,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形成了昼夜交替的对比,增强了自然的变化感。
最后两句“山泉鸣石涧,地籁响岩风”,再一次回归自然的声音,展现了山间泉水的悦耳和岩风的低语,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整首诗以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肃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肃州
C. 洛阳
D. 长安
“雨歇连峰翠”中“翠”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A. 绿
B. 蓝
C. 黄
D. 红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是哪个时节的?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