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5:48
弄柳莺馀二月歌,悄然暑逼懒人窝。
难从网络消长昼,欲借清凉到碧柯。
卜雨问云云不语,枕书寻梦梦如何。
最怜蚊蚋俱成器,尘世喧嚣渐次多。
春日的柳枝上,黄莺仍在歌唱,
然而,悄然的夏天逼近,使人懒散窝在家中。
难以通过网络消磨漫长的白昼,
想借着清凉前往碧绿的树荫下。
问云何时会有雨,却得不到回应,
枕着书本寻梦,不知梦中又是何景。
最让我怜惜的,是那些蚊虫也变得聪慧,
尘世的喧嚣逐渐增多。
陈忠平,现代诗人,作品多关注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象,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初夏,正值季节变换之际,诗人感受到夏天的逼近与生活的懒散,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生活琐事的思考。
《初夏偶感》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通过“弄柳莺馀二月歌”展现了春天的余韵,柳树与莺鸟的描写不仅传达出春天的生机,更为接下来的夏天做好了铺垫。随着“悄然暑逼懒人窝”的出现,诗人巧妙地将季节的变化与人们的懒散状态相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即将到来的酷暑对生活的影响。
在“难从网络消长昼”一句中,诗人反映了现代生活中人们通过网络消磨时间的现象,然而即使在网络的陪伴下,漫长的白昼依然让人感到乏味。接下来的“欲借清凉到碧柯”,则表达了诗人渴望逃离炎热、寻求自然清凉的心情。
“卜雨问云云不语”一句,通过问云的方式,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渴望,然而自然的沉默又增添了一丝无奈的情绪,仿佛在暗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最后两句“最怜蚊蚋俱成器,尘世喧嚣渐次多”则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对繁杂社会的感慨,蚊虫的聪慧与世间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初夏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充满了生活的哲理与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与对生活琐事的深思,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事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弄柳莺”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诗人通过“卜雨问云”表达了什么情感?
“尘世喧嚣渐次多”中的“喧嚣”是指什么?
《春望》与《初夏偶感》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春望》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忧愁,而《初夏偶感》则着重于生活的琐碎与感慨,展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