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李孝廉长蘅》

时间: 2025-04-26 04:39:12

诗句

西湖烟水数追寻,茗碗琴床爱日心。

身退未能忘国恤,病添大半坐书淫。

兵中僧筏猿空化,火后檀园树少阴。

绢素飘零谁拾得,故人车过泪沾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9:12

原文展示:

李孝廉长蘅
作者: 严遂成 〔清代〕

西湖烟水数追寻,
茗碗琴床爱日心。
身退未能忘国恤,
病添大半坐书淫。
兵中僧筏猿空化,
火后檀园树少阴。
绢素飘零谁拾得,
故人车过泪沾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追寻,陶醉于品茶和弹琴的日子。然而,尽管身处安逸之中,诗人依然无法忘却国家的忧虑,病痛也使他愈加沉迷于书卷之中。在战乱中,僧人与猿猴都似乎变得无所作为,火灾后檀园的树木也不再茂盛。飘落的丝绢没有人拾起,看到故人经过,眼泪湿透了衣襟。

注释:

  • 李孝廉: 李是诗人对另一位文人的称呼,孝廉是对他品德的赞誉。
  • 茗碗: 茶碗,指品茶的器具。
  • 琴床: 弹琴的地方,象征着文人雅士的生活。
  • 国恤: 国家忧虑。
  • 书淫: 沉迷于书籍。
  • 兵中僧: 战场上的僧人,暗示战争的无奈。
  • 檀园: 园中种有檀香树,火后少阴表示树木遭受火灾后生机勃勃的景象不再。
  • 绢素: 精细的丝绸,象征着美好和易逝。
  • 泪沾襟: 眼泪沾湿了衣襟,表达了情感的流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严遂成(1683—1740),字铨,号云麓,清代诗人,曾任职于翰林院。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作品常以清新、婉约见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虽身处西湖的美好环境,但心中却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士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李孝廉长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透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的开头以“西湖烟水数追寻”引入,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下来的“茗碗琴床爱日心”则展示了诗人品茶和弹琴的悠闲日子,似乎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安逸中,而是提到“身退未能忘国恤”,显示出他深藏的忧国情怀。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通过“病添大半坐书淫”表达了自己因病痛而愈加沉迷于书卷的状态,似乎是在用书籍来逃避现实的忧虑。接下来的意象“兵中僧筏猿空化”则转向了战争的无奈,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荒凉与无望。最后两句“绢素飘零谁拾得,故人车过泪沾襟”,以飘零的丝绢和故人经过时的泪水作结,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令人动容。

整首诗在美景与忧虑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个人生活与国家命运的思考,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情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湖烟水数追寻: 描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追寻,烟水弥漫,意境优美。
  2. 茗碗琴床爱日心: 表达诗人享受品茶与弹琴的宁静与愉悦。
  3. 身退未能忘国恤: 虽然身处安逸,但心中仍挂念国家的忧虑。
  4. 病添大半坐书淫: 因病痛而沉迷于书卷,反映出逃避现实的心态。
  5. 兵中僧筏猿空化: 战争带来的荒凉,僧人与猿猴似乎都陷入无所作为的境地。
  6. 火后檀园树少阴: 描绘战争后环境的荒凉,树木失去生机。
  7. 绢素飘零谁拾得: 轻盈的丝绢飘落,无人拾起,象征美好事物的易逝。
  8. 故人车过泪沾襟: 遇见故人时,眼泪湿透衣襟,表达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西湖烟水”比喻美好的生活。
  • 对仗: 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象征: “绢素”象征美好与逝去。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美好的西湖景色与内心深处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表达了对友谊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西湖: 代表美好与宁静的地方。
  2. 茗碗、琴床: 象征文人生活的雅致与闲适。
  3. 国恤: 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关心。
  4. 绢素: 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与无常。
  5. 泪沾襟: 体现了情感的流露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茗碗”指的是什么?
    A. 茶碗
    B. 酒杯
    C. 水杯
    D. 碗

  2. “身退未能忘国恤”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忘却
    B. 忧国
    C. 安逸
    D. 享乐

  3. 诗中提到的“绢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与易逝
    C. 战争
    D. 友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情感的思念。
  • 《登高》王之涣:描绘壮丽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 《庐山谣》李白: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孝廉长蘅》更关注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人研究》
  2. 《古典诗词鉴赏》
  3. 《中国古诗词选》

以上为《李孝廉长蘅》的详细解析和相关内容,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斯远夜归自溪南之作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再简元衡 寒食前一日发黄堰明日抵定誇连日逆风吹沙不可渡湖 呈唐德舆兼寄呈可久三首 夜坐读书闻瓶梅之香口占五绝 十八夜宿秀城外 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余干易舟又二日抵鄱 题沈弟所作短轴 顷与公择读东坡雪后北台二诗叹其韵险无窘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根结尾的成语 香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气体吸收 顺天从人 对开 家人父子 匕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浇店 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含章挺生 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裸袖揎拳 魂丧神夺 声明文物 俚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