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56:55
原文展示:
和杜相公谢寄茶
蔡襄 〔宋代〕
破春龙焙走新茶,尽是西溪近社芽。
才拆缄封思退傅,为留甘旨减藏家。
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
却笑虚名陆鸿渐,曾无贤相作诗夸。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刚到,龙焙的新茶就开始采摘,这些茶都是来自西溪近社的嫩芽。
刚打开封好的茶叶,就想到退隐的傅说,为了留下这美味的茶,减少了家里的藏品。
这茶的色泽鲜明,香气凝结如云液,清澈的神情能与露华相媲美。
却笑那虚有其名的陆鸿渐,从未有过贤相为他作诗夸赞。
注释:
- 破春:指春天刚到。
- 龙焙:指制作精良的茶。
- 西溪:地名,可能指产茶的地方。
- 近社芽:指靠近社日的嫩茶芽。
- 缄封:密封。
- 退傅:指退隐的贤人。
- 甘旨:美味的食物,这里指好茶。
- 藏家:收藏家。
- 凝云液:形容茶的香气浓郁如云。
- 敌露华:与露水一样清新。
- 陆鸿渐:指陆羽,唐代茶学家,著有《茶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并称“宋初四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此诗是蔡襄应杜相公之邀,感谢对方寄来的新茶而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蔡襄收到杜相公寄来的新茶,感到非常高兴,因此写诗表达感谢之情,并赞美茶的品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新茶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诗中“破春龙焙走新茶”一句,生动描绘了春天初到时新茶的采摘情景,而“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则进一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茶的色泽和香气,体现了诗人对茶的深厚情感。最后两句通过对陆羽的提及,巧妙地表达了对杜相公的敬意和对茶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破春龙焙走新茶”:春天刚到,龙焙的新茶就开始采摘,这里的“破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
- “尽是西溪近社芽”:这些茶都是来自西溪近社的嫩芽,强调了茶叶的产地和品质。
- “才拆缄封思退傅”:刚打开封好的茶叶,就想到退隐的傅说,表达了对茶的珍视和对退隐生活的向往。
- “为留甘旨减藏家”:为了留下这美味的茶,减少了家里的藏品,进一步强调了对茶的珍视。
- “鲜明香色凝云液”:这茶的色泽鲜明,香气凝结如云液,形象地描绘了茶的色泽和香气。
- “清彻神情敌露华”:清澈的神情能与露华相媲美,进一步赞美了茶的品质。
- “却笑虚名陆鸿渐”:却笑那虚有其名的陆鸿渐,表达了对陆羽的轻视。
- “曾无贤相作诗夸”:从未有过贤相为他作诗夸赞,强调了杜相公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鲜明香色凝云液”中的“凝云液”,比喻茶的香气浓郁如云。
- 拟人:如“清彻神情敌露华”中的“敌露华”,拟人化地描述了茶的清新。
- 对仗:如“鲜明香色凝云液,清彻神情敌露华”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新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杜相公的敬意和对茶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如“破春”、“龙焙”、“西溪”、“凝云液”、“敌露华”等,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一个生动的新茶采摘和品鉴的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焙”是指什么?
A. 一种茶 B. 一个地名 C. 一种制作方法
- “鲜明香色凝云液”中的“凝云液”比喻什么?
A. 茶的色泽 B. 茶的香气 C. 茶的口感
- 诗中提到的“陆鸿渐”是指谁?
A. 一位贤相 B. 一位茶学家 C. 一位诗人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茶歌》与蔡襄的这首诗都涉及对茶的赞美,但欧阳修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