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

时间: 2025-04-26 11:41:49

诗句

欲寻遗迹强沾裳,本自无生可得亡。

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

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

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

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缘却见梦中身。

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1:49

原文展示:

欲寻遗迹强沾裳,本自无生可得亡。
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
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
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
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缘却见梦中身。
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

白话文翻译:

想要寻找那遗留的痕迹,反而沾染了衣裳,自古以来便没有生命的存在,何以谈得上失去呢?今夜在讲堂的月光下,满庭依然冷得像霜一样。生与死就如同手臂的屈伸,情感的牵挂使我们倍感酸辛。乐天并非蓬莱的仙客,只是依赖西方的主宰。想要探访浮云的生灭缘由,却无缘能够在梦中见到自我。安安心心地居住在王文度,此理何必再去向他人询问。

注释:

  • 沾裳:沾染衣裳,形容在寻找遗迹时的不易。
  • 生公:指的是生者或者有生之人,可能为某位讲师或道德高尚之人。
  • 乐天:可能指乐天派,或是某种人生观。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长生不老。
  • 王文度:或指王安石,或为隐喻,意指该处的某种理想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尤其以词和散文闻名。

创作背景:

《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是苏轼在生死哲学与人生观的探索中,所作的抒情诗。背景或与他个人的经历、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后,苏轼对生死和存在的探讨愈发深入。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欲寻遗迹强沾裳”引入,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生命意义的探求。这里的“遗迹”不仅是物理上的痕迹,也是对往昔的情感寄托。接着,诗人自然地转入对生死的思考,认为生死不过是手臂的屈伸,意在说明生与死的循环是自然法则,生者与死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

“乐天不是蓬莱客”的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乐天派的理想在现实中显得无比渺小。对于生与死的探讨,诗人并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是深入到了生死的本质。

后半部分的“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缘却见梦中身”,表达了对生命流转和无常的感慨,人生如梦,难以把握。最终以“安心好住王文度”收尾,强调在复杂的生死哲学中,寻求内心的安宁与归属。

整首诗气韵悠长,情感真挚,既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对自然法则的无奈接受,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哲学思考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寻遗迹强沾裳:想要寻找留下的痕迹,却无意中沾染了衣裳,暗示追忆往昔的艰难。
  2. 本自无生可得亡:生本无,何以谈亡,表达了生死的无常与虚幻。
  3. 今夜生公讲堂月:在讲堂下明亮的月光,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4. 满庭依旧冷如霜:整庭的冷清似霜,暗示内心的寂寞与对生命的感慨。
  5. 生死犹如臂屈伸:生与死的关系如臂膀的屈伸,强调生命的自然法则。
  6. 情钟我辈一酸辛:对生命的牵挂与无奈,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痛苦。
  7. 乐天不是蓬莱客:乐天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展现出人生观的无奈。
  8. 凭仗西方作主人:人们依赖西方的思想或文化,表达对现实的依附。
  9. 欲访浮云起灭因:想要探讨浮云的生灭原因,隐喻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10. 无缘却见梦中身:无缘了解自己在梦中的状态,暗示生命的无常。
  11. 安心好住王文度:强调在复杂的生死中寻找内心的安宁和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生死犹如臂屈伸”,用臂的屈伸比喻生死变化。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浮云”象征不定的人生,暗示生命的流转。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生与死的哲学,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接受。诗人通过对自身体验的反思,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安宁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遗迹:象征着过去的记忆与追忆。
  • :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清明。
  • :冷清与寂寞的象征。
  • 浮云: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欲寻遗迹强沾裳”中的“遗迹”指的是什么?

    • A. 物理痕迹
    • B. 心灵的记忆
    • C. 自然景观
    • D. 时间的流逝
  2. 诗中提到的“乐天”意指:

    • A. 追求快乐的人
    • B. 蓬莱的仙人
    • C. 生活的理想
    • D. 逃避现实的人
  3. “生死犹如臂屈伸”的意思是:

    • A. 生死是自然的法则
    • B. 生死是无法控制的
    • C. 生死是简单的事情
    • D. 生死是人类的悲剧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但苏轼更注重生死哲学的探讨,而王安石则侧重对现实的揭示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相关查询

谒方山灵岩寺诗 丁丑咏春偶成 为王工部大用题菜图 橙数珠 其二 望潭毒山 杨太孺人贞寿卷 其三 春行作 周伯明出按山西有纸屏留师邵御史家尝借用之上有二月十九日与曹孚若联句次韵 由玉河复至玉泉 其二 与王司礼焘马司谏汝彰卢氏园宴坐言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立公人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原心定罪 褭朶 兴云布雨 疾味生疾 三撇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包含利的成语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入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岁朘月耗 癶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如胶投漆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霞姿月韵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