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3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34:47
我行日夜向江海,
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
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
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
故人久立烟苍茫。
我日夜向江海行驶,
枫叶与芦花的秋意愈发浓厚。
长淮河忽然使我迷失了方向,
青山与船只的高度已久低矣。
寿州已远远可见白石塔,
小船尚未驶过黄茅冈。
平静的水面,柔和的风,眼前景色看不到尽头,
老朋友在烟雾缭绕中伫立已久。
此诗中提到的“白石塔”是寿州的地标,代表着诗人对故地的眷恋和思念。苏轼在诗中营造了一个逐渐接近故乡的意境,停留在船上的瞬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出游途中,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尤其是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开篇的“我行日夜向江海”,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紧接着“枫叶芦花秋兴长”,则通过秋天的景象引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在“长淮忽迷天远近”一句中,诗人感到迷失方向,暗示着人生路途的无常和不确定。而“青山久与船低昂”则表现出对船只的沉浮与自然的恰当结合。
接下来的“寿州已见白石塔”则是对故乡的渴望,表明诗人即将抵达,心中充满期待和思念。而“波平风软望不到”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在最后一句“故人久立烟苍茫”中,诗人将自己与故人之间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行了升华,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旅途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展现出自然景色与心情的交融。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厚而且富有诗意。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石塔”位于哪个地方?
A. 寿州
B. 长江
C. 淮河
D. 苏州
诗句“长淮忽迷天远近”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快乐
B. 迷茫
C. 兴奋
D. 平静
诗中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A. 拟人
B. 排比
C. 比喻
D. 对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