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9:34
汴河之上河如弓,汴河之下河如龙。
弓行千里正一曲,龙性变化无常踪。
神禹凿九河,放著渤海中。
千五百年尚一决,大伾不北而趋东。
遂令梁泗间,至今朝陆暮壑无终穷。
杀湍捧土谅非策,排沙漉海难施功。
《河渠》之书一寸纸,蜩螗万喙听者聋。
提纲挈目示要领,客邸幸见中丞公。
中丞勋绩高当代,保障之功汴河最。
汴城万里初为鱼,河北金堤又横溃。
公也捧节来治河,赤手与塞滔天波。
指挥人徒三十万,北河柳尽南河柯。
大帚如山小如堞,一浪不敌冲风过。
晨餐掬泥土,夕眠枕盘涡。
以身为石发为草,乃感帝力鞭鼋鼍。
荆隆口闭神马塞,汴河南北重蚕麻。
岂知功高定遭忌,讴吟翻促弹章至。
旋闻东郡罢王尊,那得通侯赏延世。
自尔长揖还东山,角巾啸傲江湖间。
弈秋敛手向棋局,坐看黑白纷斑斓。
昨闻清口决,又报漕河干。
高堰塞复漏,归仁筑未完。
胸中热血不可呕,相逢当路只缄口。
丁宁翻向芒鞋客,画笏川原尽纡直。
淮泗之间皆土山,眼前此意无人识。
养痈裹创愁内蚀,不病河南病河北。
负薪沉璧徒区区,疏不成疏塞非塞。
吁嗟天意难可知,劝君且尽金屈卮。
淮黄清浊乱已久,南土岂合偏疮痍。
复禹旧迹理亦得,灾黎百万将安之?
吁嗟天意难可知!
且为公歌汴河诗,洗眼坐待河清时。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9:34
汴河之上河如弓,汴河之下河如龙。
弓行千里正一曲,龙性变化无常踪。
神禹凿九河,放著渤海中。
千五百年尚一决,大伾不北而趋东。
遂令梁泗间,至今朝陆暮壑无终穷。
杀湍捧土谅非策,排沙漉海难施功。
河渠之书一寸纸,蜩螗万喙听者聋。
提纲挈目示要领,客邸幸见中丞公。
中丞勋绩高当代,保障之功汴河最。
汴城万里初为鱼,河北金堤又横溃。
公也捧节来治河,赤手与塞滔天波。
指挥人徒三十万,北河柳尽南河柯。
大帚如山小如堞,一浪不敌冲风过。
晨餐掬泥土,夕眠枕盘涡。
以身为石发为草,乃感帝力鞭鼋鼍。
荆隆口闭神马塞,汴河南北重蚕麻。
岂知功高定遭忌,讴吟翻促弹章至。
旋闻东郡罢王尊,那得通侯赏延世。
自尔长揖还东山,角巾啸傲江湖间。
弈秋敛手向棋局,坐看黑白纷斑斓。
昨闻清口决,又报漕河干。
高堰塞复漏,归仁筑未完。
胸中热血不可呕,相逢当路只缄口。
丁宁翻向芒鞋客,画笏川原尽纇直。
淮泗之间皆土山,眼前此意无人识。
养痈裹创愁内蚀,不病河南病河北。
负薪沉璧徒区区,疏不成疏塞非塞。
吁嗟天意难可知,劝君且尽金屈卮。
淮黄清浊乱已久,南土岂合偏疮痍。
复禹旧迹理亦得,灾黎百万将安之?
吁嗟天意难可知!
且为公歌汴河诗,洗眼坐待河清时。
这首诗描绘了汴河的形态和治河的艰辛。上游的汴河如同一弓,弯曲而行;下游如龙,变化多端。弓的形状直行千里,而龙则无定形状,变化多样。古代的治水之神大禹开凿了九河,将水流引入渤海,经过千五百年的时间,依旧未能解决河流的流向问题。于是,梁泗之间的河道至今依旧蜿蜒曲折,水流无穷无尽。想要堵住湍流和松土的办法并不多,排沙入海也难以见效。治水的书籍虽只是一寸纸,却无人能听懂那些喧嚣的蝉声。提纲挈领的方式明示了治水的要点,诗人有幸见到了中丞公。中丞的功绩在当代最高,保障了汴河的安全。汴城的鱼虾当初繁盛,如今河北金堤却频频溃断。公臣亲自来治理河流,赤手空拳与滔天的水浪搏斗。指挥的士兵有三十万,北河的柳树尽折,南河的树木也遭殃。大扫帚如山,小如堞,面对一浪接一浪的冲击,根本无法抵挡。早晨吃饭时捧泥土,晚上睡觉时却枕在漩涡上。以身为石,发为草,感受到大帝的力量如同鞭打的鼋鼍。荆隆的口闭住了,神马的塞也无法通行,汴河南北的水稻生长茂盛。谁知道功高的定遭忌,吟唱反而催促了弹章的降临。突然听说东郡罢免了王尊,怎么能得到侯爵的赏赐呢?自此长揖回到东山,带着角巾在江湖间自傲。弈秋收手看棋局,静待黑白之间的变幻。昨晚听说清口被决,又传来漕河干涸的消息。高堰再次渗漏,归仁的筑堤工作未完成。胸中热血难以呕吐,碰到熟人只好沉默。恳求向着芒鞋的客人,画笏在川原上尽量直走。淮泗之间皆为土山,眼前的想法无人理解。养痈裹创,内心愁苦如蚀,不是河南的病,就是河北的痛。负薪沉璧徒劳无益,疏浚并未成疏,堵塞反而成塞。唉,天意难测,劝君尽情饮酒。淮河与黄河的清浊已经混乱已久,南方的土地怎能偏偏遭受灾难呢?复兴大禹的旧迹,治理也应有方,灾民百万又将安置于何处呢?唉,天意难测!且为公歌唱汴河之诗,洗净双眼静待河流清澈之时。
潘耒,清代诗人,生于1619年,卒于1689年,字子骞,号惟庵。他以诗词著称,作品常涉及社会政治与个人理想,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与水患频繁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汴河的治理与困境,表达了对当时治水无效及官僚体制的不满。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比喻,深刻反映了汴河的治理难题。诗人在开篇以“河如弓”和“河如龙”形象地描绘了汴河的特征,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暗藏着治水的艰辛与无奈。通过对古代治水神话的引入,诗人不仅仅是在叙述一条河流的故事,更是在反映整个社会对水患的无力应对。
诗中多次提及“公”的形象,象征着治理者的责任与压力,尤其是在提到三十万的指挥人力时,突显了治水的庞大工程与人力物力的消耗。诗人用“晨餐掬泥土,夕眠枕盘涡”来形象地描绘治河者的艰辛,展现了他们的奉献与无奈。
最后,诗人在反思治水之道时,用“吁嗟天意难可知”表明了对天命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期盼能够迎来河流清澈的那一天。整首诗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更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思考与追求。
汴河之上河如弓,汴河之下河如龙。
描绘汴河的形态,上游如同弓,流畅而有力,下游则如龙般灵动多变。
弓行千里正一曲,龙性变化无常踪。
指出河流的行进方向和形状,强调下游的变化多端。
神禹凿九河,放著渤海中。
引用大禹治水的典故,说明历史上治理河流的努力。
千五百年尚一决,大伾不北而趋东。
指经过长时间的治理,问题依然存在,反映了治河的复杂性。
遂令梁泗间,至今朝陆暮壑无终穷。
描绘河道蜿蜒曲折,难以治理的现状。
杀湍捧土谅非策,排沙漉海难施功。
指出治理河流的措施无效,表明治水的困难。
河渠之书一寸纸,蜩螗万喙听者聋。
讽刺治水理论的复杂与实际操作的脱节,没人能真正理解。
提纲挈目示要领,客邸幸见中丞公。
诗人在此提到有幸见到治理者,暗示希望借助其智慧。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映治河的艰辛与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同时抒发了对治理者的同情与期待,寄托着对未来河流清澈的美好愿望。
汴河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诗中提到的“神禹”指代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晨餐掬泥土,夕眠枕盘涡”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