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满江红》

时间: 2025-05-24 23:56:58

诗句

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

若万虑俱捐,虚灵湛寂。

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

问玄关、一窍在何宫,中间觅。

不是心,不是物。

不是仙,不是佛。

只这些端的,鲜人知得。

迷者到头空苦志,悟来不费些儿力。

看无中、生有产灵胎,阳神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3:56:58

满江红

作者: 李道纯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
若万虑俱捐,虚灵湛寂。
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
问玄关一窍在何宫,中间觅。
不是心,不是物。
不是仙,不是佛。
只这些端的,鲜人知得。
迷者到头空苦志,悟来不费些儿力。
看无中生有产灵胎,阳神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深奥的道理,讲究的是一种默默无言的领悟。若是能将心中万千杂念放下,便能体会到那种虚灵而宁静的境界。在动荡中能够调和水与火,在平静中才能探求到究竟的真理。问道的关键所在到底在何处,试着去探寻,却发现它不是心,也不是物;更不是仙,也不是佛。这样的道理,鲜有人能领悟。迷惑的人最终只会徒劳无功,而悟道的人则不费多少力气。看似无中生有,却能产生灵性,阳光般的神明也随之出现。


注释

  • : 道教哲学中的“道”,指的是宇宙的根本原理。
  • 潜通默识: 潜在地理解,默默地领悟。
  • 波罗密: 意为“到达彼岸”,常用在佛教中,象征智慧的达到。
  • 阳神: 道教中指灵性或精神的存在。

典故解析

《满江红》中的“波罗密”源于佛教经典,指的是超越烦恼达到智慧的境界。“无中生有”是道教和佛教中常见的哲学思考,强调万物的生发与变化,反映了道教对自然的认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道纯,元代诗人,擅长道教诗词,作品多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真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诗人以道教哲学为根基,倡导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辨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强调内心的宁静对领悟真理的重要性。诗的开头便指出“道本无言”,即真理往往不需要通过言语表达,而是需要通过潜心体悟与默默观察来领会。诗中提到的“万虑俱捐”,强调放下杂念的重要性,唯有在虚灵湛寂的状态中才能真正接触到深层的智慧。

接下来的“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展示了对立事物的调和,体现出一种辩证思维。在此背景下,诗人进一步探寻“玄关”的所在,最终揭示了“不是心,不是物”的真理,意指真理的存在无法被具体的形态所界定。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迷者与悟者的不同境遇,前者迷失在繁杂的世俗中,而后者则在领悟中获得了自由与解脱。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体现出道教诗词的典雅与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 道的本质是无形无声的,学习者需静心体悟。
  2. 若万虑俱捐,虚灵湛寂: 若能放下所有烦恼,便能达到虚空而宁静的境界。
  3. 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 在动荡中调和矛盾,平静中探求真理。
  4. 问玄关一窍在何宫,中间觅: 探寻那深奥的道理,究竟在何处。
  5. 不是心,不是物: 真理超越心灵与物质的界限。
  6. 不是仙,不是佛: 真实的道理超越了宗教的界定。
  7. 只这些端的,鲜人知得: 这样的道理,鲜有人能够领会。
  8. 迷者到头空苦志,悟来不费些儿力: 迷惑的人徒劳无功,领悟的人却轻松自在。
  9. 看无中生有产灵胎,阳神出: 从虚无中生发灵性,阳光般的神明也随之显现。

修辞手法:

  • 对仗: “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展现了诗人的对立思维。
  • 比喻: “无中生有”比喻真理的生成,表达深刻的哲理。

主题思想: 追求内心的宁静,通过放下世俗的执念,才能触及更深的智慧与真理。


意象分析

  • : 道教哲学的象征,代表宇宙的根本法则。
  • 虚灵: 指一种超然的境界,表示心灵的清净与明澈。
  • 波罗密: 象征智慧的彼岸,代表修行的终极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满江红》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李道纯
    • C) 杜甫
    • D) 李白
  2. “道本无言”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道理难以理解
    • B) 真理不需要语言
    • C) 道教不讲究语言
    • D) 语言无法传达情感

答案:

  1. B) 李道纯
  2. B) 真理不需要语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教歌》: 反映道教思想的诗歌。
  • 《无题》: 李商隐的作品,探讨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对比李道纯的《满江红》和王维的《鹿柴》,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求,而后者则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之美。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蕴含了深厚的哲理。

参考资料

  • 《道教文化论》: 探讨道教文化及其影响的书籍。
  • 《元代诗人研究》: 详细分析元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的研究文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沙陪裴大夫登北楼 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开阁临轩竟睡不得…寄江陵副使杜中丞 失鹤 云安 醒起独酌怀友 洞庭遇秋 广州重别方处士之封川(久约同游罗浮期素秋而行) 穆天子 法华微上人盛话金山境胜,旧游在目,吟成此篇 送处士自番禺东游便归苏台别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杜的成语 咏桑寓柳 魏的笔顺怎么写?这份魏字笔顺详解,让你不再为笔顺发愁_汉字笔顺学习 13画汉字人名大全_13画字用于名字的汉字详解 包含藕的词语有哪些 诡变多端 行字旁的字 表示笑的四字词语大全_带笑的成语及解释 穴宝盖的字 冢司 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下逐客令 土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土字旁的字 表意字大全_表意字的分类与示例详解 力字旁的字 蠒足 乙字旁的字 库汗 丹凤 族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