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23:5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23:56:58
作者: 李道纯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
若万虑俱捐,虚灵湛寂。
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
问玄关一窍在何宫,中间觅。
不是心,不是物。
不是仙,不是佛。
只这些端的,鲜人知得。
迷者到头空苦志,悟来不费些儿力。
看无中生有产灵胎,阳神出。
这首诗表达了深奥的道理,讲究的是一种默默无言的领悟。若是能将心中万千杂念放下,便能体会到那种虚灵而宁静的境界。在动荡中能够调和水与火,在平静中才能探求到究竟的真理。问道的关键所在到底在何处,试着去探寻,却发现它不是心,也不是物;更不是仙,也不是佛。这样的道理,鲜有人能领悟。迷惑的人最终只会徒劳无功,而悟道的人则不费多少力气。看似无中生有,却能产生灵性,阳光般的神明也随之出现。
《满江红》中的“波罗密”源于佛教经典,指的是超越烦恼达到智慧的境界。“无中生有”是道教和佛教中常见的哲学思考,强调万物的生发与变化,反映了道教对自然的认知。
作者介绍: 李道纯,元代诗人,擅长道教诗词,作品多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真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诗人以道教哲学为根基,倡导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求。
《满江红》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辨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强调内心的宁静对领悟真理的重要性。诗的开头便指出“道本无言”,即真理往往不需要通过言语表达,而是需要通过潜心体悟与默默观察来领会。诗中提到的“万虑俱捐”,强调放下杂念的重要性,唯有在虚灵湛寂的状态中才能真正接触到深层的智慧。
接下来的“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展示了对立事物的调和,体现出一种辩证思维。在此背景下,诗人进一步探寻“玄关”的所在,最终揭示了“不是心,不是物”的真理,意指真理的存在无法被具体的形态所界定。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迷者与悟者的不同境遇,前者迷失在繁杂的世俗中,而后者则在领悟中获得了自由与解脱。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体现出道教诗词的典雅与深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追求内心的宁静,通过放下世俗的执念,才能触及更深的智慧与真理。
诗词测试:
《满江红》的作者是谁?
“道本无言”表达了什么含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