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0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09:09
原文展示:
读中兴碑 / 读中兴颂碑 作者:张耒 〔宋代〕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白话文翻译:
玉环的妖血无人清扫,渔阳的马儿已厌倦长安的草。 潼关的战骨堆积如山,远在蜀中的君王老去。 金戈铁马从西边来,郭公威风凛凛,是英雄之才。 举旗如风,偃旗如雨,清扫九庙无尘埃。 伟大的功绩和高名谁来记载,风雅不再,骚人已逝。 水部胸中的文采如星斗,太师笔下的字如龙蛇。 天意让这两位传世,高山的石碑磨刻着苍崖。 谁将这碑带入我的房间?使我昏暗的眼睛一亮。 百年的兴衰令人感慨,当时的英雄今何在? 你看,荒凉的浯水被遗弃,不时有游人打碑卖。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黄庭坚、陈师道并称“苏门四学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阅读《中兴颂碑》后有感而发。《中兴颂碑》是唐代颜真卿所书,记载了唐代安史之乱后国家的复兴。张耒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兴衰的感慨。诗中,“玉环妖血无人扫”和“潼关战骨高于山”描绘了安史之乱的惨烈,而“郭公凛凛英雄才”和“举旗为风偃为雨”则赞颂了郭子仪的英雄气概。后文通过对碑文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张耒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文学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兴衰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碑文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期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玉环”指的是谁? A. 杨玉环 B. 王昭君 C. 貂蝉 D. 西施
“潼关战骨高于山”描绘了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战争的惨烈 C. 和平的景象 D. 丰收的景象
诗中的“郭公”指的是谁? A. 郭子仪 B. 郭嘉 C. 郭璞 D. 郭威
“水部胸中星斗文”中的“水部”指的是谁? A. 张耒 B. 苏轼 C. 黄庭坚 D. 陈师道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