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塞外绝句》

时间: 2025-05-04 00:57:37

诗句

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

车箱颠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7:37

原文展示:

塞外绝句 林则徐 〔清代〕 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车箱颠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

白话文翻译:

沙砾铺满道路,非常不平坦,劳作的木柴与顽固的铁器日日交锋。车厢颠簸得像簸箕中的谷粒,令人忧愁地听着隆隆的乱石声。

注释:

  • 沙砾:小石子,这里指道路上的碎石。
  • 当途:在路上,指道路。
  • 劳薪:劳作的木柴,比喻辛勤工作的人。
  • 顽铁:坚硬的铁器,比喻难以改变的事物或人。
  • 车箱:车厢。
  • 箕中粟:簸箕中的谷粒,形容颠簸。
  • 隆隆:形容声音大而沉闷。
  • 乱石声:石头碰撞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他以禁烟和抵抗英国侵略而闻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者和改革家。林则徐的诗作多反映其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塞外任职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体验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通过对道路颠簸和乱石声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边疆的艰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塞外道路的颠簸和乱石声,表达了作者在边疆的艰辛体验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沙砾当途太不平”一句,直接描绘了道路的崎岖,而“劳薪顽铁日交争”则隐喻了作者与困难环境的斗争。后两句“车箱颠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更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声音描写,加深了读者对作者心境的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林则徐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沙砾当途太不平”:直接描绘了塞外道路的崎岖不平,沙砾遍布,行走困难。
  • “劳薪顽铁日交争”:用劳作的木柴与顽固的铁器比喻作者与困难环境的斗争,日日交锋,不易克服。
  • “车箱颠似箕中粟”:通过车厢颠簸如簸箕中的谷粒,形象地描述了旅途的颠簸和不安。
  • “愁听隆隆乱石声”:以隆隆的乱石声表达了对这种环境的忧虑和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车箱颠似箕中粟”,将车厢的颠簸比作簸箕中的谷粒,形象生动。
  • 拟人:如“劳薪顽铁日交争”,将劳作的木柴和顽固的铁器拟人化,赋予它们斗争的特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塞外的艰辛体验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道路的颠簸和乱石声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边疆的艰苦生活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 沙砾:象征着艰难的环境。
  • 劳薪顽铁:象征着与困难的斗争。
  • 车箱颠簸:象征着旅途的不安和颠簸。
  • 隆隆乱石声:象征着环境的嘈杂和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沙砾当途太不平”描绘了什么? A. 道路的崎岖 B. 沙尘暴 C. 战争 D. 丰收 答案:A

  2. “劳薪顽铁日交争”中的“劳薪”和“顽铁”分别比喻什么? A. 辛勤工作的人和难以改变的事物 B. 木柴和铁器 C. 士兵和武器 D. 农民和土地 答案:A

  3. “车箱颠似箕中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4. 诗的最后一句“愁听隆隆乱石声”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平静 C. 忧虑 D. 惊讶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林则徐的其他边塞诗,如《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 其他清代诗人的边塞诗,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诗词对比:

  • 林则徐的《塞外绝句》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都反映了诗人在边疆的艰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林则徐的诗更侧重于个人体验,而龚自珍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林则徐全集》
  • 《中国古代边塞诗选》
  • 《清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谢人送鱼 同荣天和游石城 秋日游青山访太白墓二首 其二 秋日游青山访太白墓二首 其一 离宣城 题李钦之承事宅 夜行巩洛道上 宿滴水岩怀赵德麟和壁间韵 雨中过明觉招上人辄留小诗 自大乘将游汤泉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质 双人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工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躬冒矢石 救过不遑 凶开头的成语 止字旁的字 谈啸 歬傺 跳丸日月 偷鸡不着蚀把米 包含诙的词语有哪些 省惜 平易易知 意况大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