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08:0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08:08:17
谢郏亶秘校见访於锺山之庐
王安石
误有声名只自惭,
烦君跋马过茅檐。
已知原宪贫非病,
更许庄周知养恬。
世事何时逢坦荡,
人情随分值猜嫌。
谁能胸臆无尘滓,
使我相从久未厌。
我误以为有声名而感到惭愧,
麻烦您骑马来到我这茅草屋前。
我知道原宪的贫困并不是病,
更何况庄周能够安然自得。
世事何时才能坦荡无阻,
人心总是随着利益而猜忌。
谁能心中无尘俗杂念,
与我相交而不感到厌倦呢?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变法闻名,倡导“新法”,影响深远。其诗风格多样,既有沉郁顿挫的豪放,也有清新隽永的雅致。
此诗写于王安石隐居时,表达他对世事纷扰的感慨,以及对真诚友谊的渴望,反映出他心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与世俗纷扰的对比,展现了王安石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他以“声名”开头,表现对外界名声的无奈与惭愧,接着以“跋马”引出友人的到访,反映出他对真诚友谊的珍视。再通过提及“原宪”和“庄周”,强调了贫困与心境的关系,认为内心的安宁比外在的声名更为重要。后四句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失望与对真挚关系的渴望,质疑何时才能遇到无私、无尘的朋友。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体现了王安石卓越的诗才与深邃的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诚友谊的重要性,反映出王安石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原宪”是指:
A. 一位诗人
B. 一位贤士
C. 一位帝王
诗中提到的“庄周”代表了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内心的安宁
C. 贫困的生活
“尘滓”在诗中比喻什么?
A. 物质财富
B. 世俗的烦恼
C. 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