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13
暮春
王安石 〔宋代〕
春期行晼晚,春意剩芳菲。
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
雨花红半堕,烟树碧相依。
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春天已经接近尾声,傍晚时分的春意依旧浓厚。河边的水应该准备进行修禊(春游的活动),但我还未换上香气四溢的衣服。细雨中,红色的花瓣已经落下了一半,烟雾弥漫的树木依然青翠。望着梦中的故土,心中惆怅,不知王孙何时才能归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庵,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推行新法,注重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创作背景: 《暮春》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春末夏初之时,诗中流露出对春日的留恋与对故人的思念,反映了他在政治改革与个人情感上的复杂心境。
《暮春》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自然气息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末的景色和内心的惆怅。诗的开头就点明了时节的变化,春天已近尾声,傍晚的光景依然让人感受到春意的浓厚。这种对春天的感受,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春游的活动与个人的心情,既有对春游习俗的回忆,也流露出一种未能参与的遗憾。雨中的花瓣半落,象征着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与此同时,青翠的树木又给人带来一丝生机与希望。最后一句“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不舍,王孙的归来成为一种期待与渴望,充满了人情味。
整首诗在描写春天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体现了王安石的细腻与深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时间和友情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暮春》的作者是谁?
“曲水应修禊”中的“修禊”指的是什么活动?
诗中所表示的“王孙”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