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3:11
萧然一世外,所乐有谁同。
宴坐能忘老,斋蔬不过中。
无心为佛事,有客问家风。
笑谓西来意,虽空亦不空。
在这宁静的世外,我的快乐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在宴会上坐着,能够忘却年老的烦恼,
吃斋的菜肴不过是简单的食物。
我没有心思去做佛教的事,有客人问起家庭的风俗。
我笑着说这是从西方而来的意境,虽然是空的,却也并非完全空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政治改革,推行新法,提倡理学,作品涵盖诗、文、词等,风格多样,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反映了他在政治风波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和栖霞寂照庵僧云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时间和自我内心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萧然一世外”,透出一种超然的心境,远离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作者在宴会上能忘却年老的烦恼,显示出他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这种对生活态度的反思,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接受。
“斋蔬不过中”一句,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奢华享乐的拒绝,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淡的生活哲学。随后,面对客人询问家风,王安石的回答“笑谓西来意,虽空亦不空”,不仅表明了他对佛教思想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独特理解:虽然空灵,但并非毫无意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思想,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宁静,体现了王安石的个性与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强调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王安石通过简朴的生活和对佛教的理解,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萧然一世外”表达了什么样的心境?
A. 欢快
B. 清幽
C. 忧愁
D. 喧闹
在诗中,作者提到“斋蔬不过中”,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饮食丰富
B. 清淡的生活
C. 不在乎饮食
D. 喜欢奢华
“虽空亦不空”中“空”指的是什么?
A. 无所作为
B. 超越世俗的状态
C. 生活的贫困
D. 失去信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