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叠题乌江亭》

时间: 2025-05-01 18:14:02

诗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4:02

叠题乌江亭

原文展示: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壮士在经历了百战之后的疲惫与哀伤,面对中原的失败,士气难以恢复。虽然江东的子弟们仍在,但他们是否愿意再次为君主出征,卷土重来?

注释:

  • 百战:指经历了很多次战斗,形容疲惫不堪。
  • 壮士:英勇的战士。
  • 中原:指中国的中部地区,象征着当时的王权中心。
  • 江东子弟:指江东地区的年轻士兵,特指吴国的士人。
  • 卷土重来:比喻重整旗鼓,重新出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及改革者。他倡导变法,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王安石的诗词风格简练而有力,常富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叠题乌江亭》创作于王安石晚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事频繁,诗歌反映了作者对战士的同情与对国家前景的忧虑。诗中提到的江东子弟,暗指历史上著名的吴国与中原的争斗,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此诗以浓厚的历史感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为特点,反映了诗人对壮士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开头两句“百战疲劳壮士哀”直接描绘出战士们在经历无数战斗后的疲惫与痛苦,唤起读者对战争阴影的共鸣。接着提到“中原一败势难回”,不仅表明了战局的严峻,也隐含了对王朝的挫败与未来的无奈感。最后两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希望的渺茫,尽管江东的士人尚存,但他们是否愿意再次为王出征、重振旗鼓,令人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简练,蕴含深刻的历史思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战疲劳壮士哀

    • 描绘了经过无数战斗的壮士们的悲哀,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疲惫和苦痛。
  2. 中原一败势难回

    • 提及中原的失败,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战斗的无望。
  3. 江东子弟今虽在

    • 虽然江东的士人仍在,但他们的状态和士气却是一个重要的问号。
  4. 肯与君王卷土来?

    • 最后质疑这些士人是否有勇气再度为君王出征,渗透出一种无奈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百战疲劳”与“中原一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最后一句采用反问的方式,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疑惑与情感的复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士人的描写,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奈与渴望。王安石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壮士的悲哀,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人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壮士:象征着勇敢与牺牲,反映了战士的忠诚与无奈。
  • 江东:代表着希望与团结,暗含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 卷土重来:象征着重新崛起的希望,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的“壮士”指的是哪类人物? A. 文人
    B. 战士
    C.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中原”主要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南方
    B. 中部地区
    C. 北方

  3. 最后一句“肯与君王卷土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与希望
    B. 怀疑与无奈
    C. 愤怒与抵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均涉及到历史与战争的主题,但王安石更注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反思与壮士的悲哀,而李白则透出一种更为豪放的离别情怀。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谢君贶宣徽用少微今已应星文 答友人劝酒吟 代书吟 自在吟 治心吟 鹧鸪吟 首尾吟 其三十一 有时吟 十七日锦屏山下谢城中张孙二君惠茶 孙庞二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同德协力 领府 发蒙振聩 眼明心亮 半夜敲门不吃惊 腹痛 麦字旁的字 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斑扇 立字旁的字 奋不顾生 行字旁的字 禀圣 衣字旁的字 破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