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0:13
原文展示:
徐虞部以龙尾石砚邀予第品仍授来使持还书府 蔡襄 〔宋代〕
玉质纯苍理緻精,锋芒都尽墨无声。 相如间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块质地纯净、工艺精湛的龙尾石砚,其墨色深沉且无声。诗人借用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了对这块砚台的珍视,认为其价值远超秦国所要的十五座城池。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书法尤以行书见长。此诗反映了蔡襄对文房四宝的珍视,以及对艺术品的极高评价。
创作背景: 此诗是蔡襄应徐虞部之邀,对一块龙尾石砚进行品评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这块砚台的极高评价和珍视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龙尾石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质地纯净、工艺精湛的特点。诗人运用典故,将砚台的价值与历史上的珍贵物品相比较,强调了其非凡的价值。诗中的“玉质纯苍理緻精”一句,既描绘了砚台的外观特征,又隐喻了其内在的品质。而“相如间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则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提升了砚台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品的极高评价和珍视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龙尾石砚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品的极高评价和珍视之情,强调了艺术品的内在价值和文化意义。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玉质纯苍理緻精”一句描绘了砚台的什么特点? A. 颜色和质地 B. 形状和大小 C. 重量和硬度 D. 使用方法
诗中“相如间道还持去”借用了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A. 司马迁 B. 司马相如 C. 蔺相如 D. 廉颇
诗中“肯要秦人十五城”用来比喻什么? A. 砚台的价值 B. 砚台的重量 C. 砚台的形状 D. 砚台的颜色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