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徐虞部以龙尾石砚邀予第品仍授来使持还书府》

时间: 2025-07-27 23:22:15

诗句

玉质纯苍理緻精,锋芒都尽墨无声。

相如间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22:15

原文展示:

徐虞部以龙尾石砚邀予第品仍授来使持还书府 蔡襄 〔宋代〕

玉质纯苍理緻精,锋芒都尽墨无声。 相如间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块质地纯净、工艺精湛的龙尾石砚,其墨色深沉且无声。诗人借用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了对这块砚台的珍视,认为其价值远超秦国所要的十五座城池。

注释:

  • 玉质纯苍:形容砚台的质地如玉般纯净,颜色苍翠。
  • 理緻精:指砚台的纹理细致精美。
  • 锋芒都尽:形容墨色深沉,无锋芒之感。
  • 墨无声:指墨色深沉,使用时无声无息。
  • 相如间道还持去:借用司马相如的故事,表示对砚台的珍视。
  • 肯要秦人十五城:比喻砚台的价值极高,远超物质财富。

典故解析:

  • 相如间道还持去: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文学家,曾有“相如窃符救赵”的故事,这里借用其名,表示对砚台的珍视和不舍。
  • 肯要秦人十五城: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以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座城池的故事,这里用来比喻砚台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书法尤以行书见长。此诗反映了蔡襄对文房四宝的珍视,以及对艺术品的极高评价。

创作背景: 此诗是蔡襄应徐虞部之邀,对一块龙尾石砚进行品评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这块砚台的极高评价和珍视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龙尾石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质地纯净、工艺精湛的特点。诗人运用典故,将砚台的价值与历史上的珍贵物品相比较,强调了其非凡的价值。诗中的“玉质纯苍理緻精”一句,既描绘了砚台的外观特征,又隐喻了其内在的品质。而“相如间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则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提升了砚台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品的极高评价和珍视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质纯苍理緻精”:首句直接描绘了砚台的外观和质地,玉质般的纯净和苍翠的颜色,以及细致精美的纹理。
  • “锋芒都尽墨无声”:第二句描述了砚台的墨色深沉,使用时无声无息,体现了其高品质。
  • “相如间道还持去”:第三句借用司马相如的故事,表示对砚台的珍视和不舍。
  • “肯要秦人十五城”:最后一句通过历史典故,比喻砚台的价值极高,远超物质财富。

修辞手法:

  • 比喻:“玉质纯苍”将砚台的质地比作玉,形象生动。
  • 典故:借用司马相如和蔺相如的故事,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龙尾石砚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品的极高评价和珍视之情,强调了艺术品的内在价值和文化意义。

意象分析:

  • 玉质纯苍:描绘了砚台的质地和颜色,象征着纯净和高贵。
  • 锋芒都尽:形容墨色深沉,象征着内敛和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质纯苍理緻精”一句描绘了砚台的什么特点? A. 颜色和质地 B. 形状和大小 C. 重量和硬度 D. 使用方法

  2. 诗中“相如间道还持去”借用了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A. 司马迁 B. 司马相如 C. 蔺相如 D. 廉颇

  3. 诗中“肯要秦人十五城”用来比喻什么? A. 砚台的价值 B. 砚台的重量 C. 砚台的形状 D. 砚台的颜色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石钟山记》:同样是对石头的描写,展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艺术追求。

诗词对比:

  • 蔡襄此诗与苏轼的《石钟山记》相比,虽然都是对石头的描写,但蔡襄更注重艺术品的内在价值和文化意义,而苏轼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感悟和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蔡襄书法全集》:收录了蔡襄的书法作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艺术成就。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春半) 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鹧鸪天 清平乐·夏日游湖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自责二首 谒金门·春半 卜算子(咏梅) 初夏 减字木兰花·春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舟字旁的字 趁火打劫 折文旁的字 变生肘腋 弓字旁的字 弛刑 功败垂成 荡覆 韋字旁的字 豆荚 殊滋异味 几字旁的字 税亩 花甜蜜嘴 斗笋合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