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忆江南 其二 夏》

时间: 2025-07-30 00:59:09

诗句

稻花里,次第起蛙声。

菡萏池边捞水月,藤萝架下数流萤。

蕉扇好风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0:59:09

忆江南 其二 夏

原文展示:

稻花里,次第起蛙声。
菡萏池边捞水月,
藤萝架下数流萤。
蕉扇好风轻。

白话文翻译:

在稻花盛开的田野里,蛙声一阵阵响起。
在荷花池边,我捞起水中的月亮,
藤萝架下,数着飞舞的萤火虫。
手中的蕉扇轻轻摇动,带来清风。

注释:

  • 稻花:稻谷开花,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蛙声:青蛙的叫声,常常与夏天的田野密不可分。
  • 菡萏:指荷花,古人常用以描绘夏日的美丽景象。
  • 水月:水面映出的月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 藤萝:一种攀爬植物,常用来遮阴,寓意清幽的环境。
  • 流萤:萤火虫,象征着夏夜的生机和浪漫。
  • 蕉扇:用蕉叶制作的扇子,表达了炎夏的清凉感。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述特定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南方乡村的夏日生活,符合古典诗歌中“咏物抒情”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作品闻名。他的诗风清新,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日常生活中的美。

创作背景:

《忆江南 其二 夏》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夏夜,诗人通过对乡村夏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了夏日江南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然的氛围。开篇以“稻花里,次第起蛙声”引入,蛙声如同田野的合唱,增添了生机。接着“菡萏池边捞水月”,诗人以捞月的意象,既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与追求。藤萝架下的“流萤”则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营造出轻盈、梦幻的夏夜气息。最后“蕉扇好风轻”,扇子轻摇带来的清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凉。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江南夏日时光的珍视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稻花里,次第起蛙声:在稻花盛开的地方,蛙声一阵阵响起,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生动场景。
  2. 菡萏池边捞水月:在荷花池边,诗人用手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寓意对自然美的向往。
  3. 藤萝架下数流萤:藤萝架下,诗人静静数着飞舞的萤火虫,增添了夜晚的灵动与梦幻氛围。
  4. 蕉扇好风轻:手中的蕉扇轻轻摇动,带来清风,传达出一种舒适的夏日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捞水月”,将水中的月亮比作可捞之物,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 拟人:蛙声、流萤等通过生动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菡萏池边”,“藤萝架下”,形成结构上的对称,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江南夏日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稻花:象征丰收与希望。
  • 蛙声:生动的乡村生活音符。
  • 菡萏:美好与优雅的象征。
  • 水月:自然景色中的梦幻元素。
  • 流萤:夜晚的生机与浪漫。
  • 蕉扇:清凉与舒适的代名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菡萏”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菊花
    C. 玫瑰
    答案: A

  2. 诗的开头描绘了哪个声音? A. 鸟鸣
    B. 蛙声
    C. 风声
    答案: B

  3. “流萤”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夏夜的生机
    C. 秋天的落叶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唐·杜甫
  • 《夏日绝句》 近现代·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比较《忆江南 其二 夏》与《江南春》,两者都描绘江南的自然美,但《江南春》更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忆江南 其二 夏》则侧重于夏日的宁静与闲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美与意境。

相关查询

寄黄济川 寄韩子苍 寄公卷 即事 黄伯钧示诗因次韵 还山阳简相之并示坰 怀子苍 怀彭志南因寄之 怀谨常三首 怀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文旁的字 言多语失 包含壬的词语有哪些 厌家鸡,爱野雉 腾闻 有口难分 而字旁的字 祥练 提土旁的字 密谈 尸字头的字 包含倨的词语有哪些 祁奚举午 避李嫌瓜 恋群 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夸强说会 亅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