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1:33
江南高座寺,前对雨花台。
台上春风拂面来,参差杨柳花竞开。
黄莺百啭我心哀,忽忆故山村底梅。
今年绝漠冰雪堆,发白面皱骨欲摧。
村底无梅不归去,却忆高座听莺语。
在江南的高座寺前,面朝雨花台。
春风轻拂面颊,参差不齐的杨柳花竞相开放。
黄莺在枝头啼鸣,我的心情愈加悲伤,
不禁忆起故乡山村下的梅花。
今年的冰雪已然消融,脸颊发白,皱纹增多,骨头也感到疲惫。
村子里没有梅花,我便不想回去,
却只想起高座寺中听黄莺的歌声。
释函可,明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故乡的思考。生于江南,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描绘生活场景。
此诗作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时。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愈加感受到对故乡的依恋,尤其是春天的梅花和黄莺的歌声,成为他心中永恒的情感寄托。
《忆江南》以清雅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景和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描绘了高座寺与雨花台的地理位置,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气氛;春风拂面,杨柳花竞相开放,生动地体现了春天的生机。而“黄莺百啭我心哀”一句,情感突显,黄莺的歌声不仅是自然的回响,更是诗人心中暗藏的悲伤与孤独。接下来的“忽忆故山村底梅”则是情感的转折,诗人由此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梅花成为他心中永恒的象征。最后两句写诗人感受到的时光流逝与身体的衰老,“村底无梅不归去”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执念,但又因无梅而感到无奈,最终选择留在高座寺,听莺鸣声,形成一种对比与反思。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故乡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江南高座寺,前对雨花台。
诗人设定了地点,描绘了江南的宁静与优雅。
台上春风拂面来,参差杨柳花竞开。
春风带来暖意,杨柳花盛开,象征生活的美好。
黄莺百啭我心哀,忽忆故山村底梅。
黄莺的歌声引发心中的伤感,瞬间勾起对故乡梅花的回忆。
今年绝漠冰雪堆,发白面皱骨欲摧。
描述了岁月的无情,身体的衰老,感叹时间的流逝。
村底无梅不归去,却忆高座听莺语。
对故乡的思念与对高座寺的留恋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揭示了人与自然、时间的关系,反映了人们在岁月变迁中对美好记忆的珍视与追寻。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是什么?
A. 雨花寺
B. 高座寺
C. 听莺寺
诗人最怀念的花是什么?
A. 桃花
B. 梅花
C. 杨柳
诗中描写的主要季节是?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