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3:05
原文展示:
寄公卷 吴则礼 〔宋代〕 荻花枫叶秋江晚,底事扁舟不肯留。浊酒共沽清夜月,空余小字落沧洲。
白话文翻译:
在秋江的傍晚,荻花摇曳,枫叶飘落,为何那小船不愿停留?我们共饮浊酒,在清夜的月光下,只留下小小的字迹,飘落在遥远的沧洲。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远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秋江边,看到荻花、枫叶和晚景,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江晚景为背景,通过荻花、枫叶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中的“底事扁舟不肯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后两句“浊酒共沽清夜月,空余小字落沧洲”则进一步以酒和月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江晚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荻花”和“枫叶”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萧瑟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底事扁舟不肯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往的留恋 C. 对友人的愤怒 D. 对自然的敬畏
“浊酒共沽清夜月”中的“浊酒”和“清夜月”形成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