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公卷》

时间: 2025-04-27 09:53:05

诗句

荻花枫叶秋江晚,底事扁舟不肯留。

浊酒共沽清夜月,空余小字落沧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3:05

原文展示:

寄公卷 吴则礼 〔宋代〕 荻花枫叶秋江晚,底事扁舟不肯留。浊酒共沽清夜月,空余小字落沧洲。

白话文翻译:

在秋江的傍晚,荻花摇曳,枫叶飘落,为何那小船不愿停留?我们共饮浊酒,在清夜的月光下,只留下小小的字迹,飘落在遥远的沧洲。

注释:

  • 荻花:生长在水边的植物,秋季开花。
  • 枫叶:枫树的叶子,秋季变红。
  • 底事:为何,为什么。
  • 扁舟:小船。
  • 浊酒:未过滤的酒,指普通的酒。
  • 沽:买或卖,这里指共饮。
  • 清夜月:清澈的夜晚的月亮。
  • 小字:指诗人的字迹或书信。
  • 沧洲:遥远的水边之地,常用来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远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秋江边,看到荻花、枫叶和晚景,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江晚景为背景,通过荻花、枫叶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中的“底事扁舟不肯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后两句“浊酒共沽清夜月,空余小字落沧洲”则进一步以酒和月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荻花枫叶秋江晚:描绘了秋江边的景色,荻花和枫叶是秋天的典型意象,晚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2. 底事扁舟不肯留:为何那小船不愿停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留恋。
  3. 浊酒共沽清夜月:在清澈的夜晚,与友人共饮浊酒,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4. 空余小字落沧洲:只留下诗人的字迹,飘落在遥远的沧洲,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扁舟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不肯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留恋。
  • 对仗:“浊酒共沽清夜月”中的“浊酒”与“清夜月”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江晚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荻花、枫叶:秋天的典型意象,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 扁舟:象征着过往的时光和人生的旅途。
  • 浊酒、清夜月:象征着诗人与友人的情感交流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小字、沧洲:象征着诗人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荻花”和“枫叶”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萧瑟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2. “底事扁舟不肯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往的留恋 C. 对友人的愤怒 D. 对自然的敬畏

  3. “浊酒共沽清夜月”中的“浊酒”和“清夜月”形成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梦境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则礼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吴则礼的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人画水仙 盆中小松 题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 湖光山色楼 寄题剪韭亭 寄萨天锡时居福建宪幕 寄柯博士 春夏承湖南佥宪兀颜子中问讯敬用酬上 送汤生茂才归宛陵 送卓御史移西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共枝别干 土溜 盲人瞎马 慌慌忙忙 交与 义结尾的成语 嘉好 见字旁的字 花烛红妆 邑字旁的字 雄材伟略 父字头的字 氀毼 兀字旁的字 裁云剪水 黄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