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51
道貌堂堂老不臞,照斋佚阁送居诸。
断常不著安禅后,寻伺皆空入定馀。
护戒独持螺画行,翻经时作鹿轮书。
山城为令真非恶,更喜游从得浩初。
这位道貌岸然的老和尚并不消瘦,正是在斋堂的清幽阁楼中送走居士。
他在安禅后断绝了常规的联系,寻求的都是空灵的境界,进入了宁静的状态。
他独自护持戒律,手中持着螺贝画行,翻阅经书时却像是在书写鹿轮的文字。
山城的环境真是美好,不是恶劣的,更让我高兴的是能够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游玩。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作品多体现出对佛教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而意境深远。
此诗可能是在与一位和尚的交往中所作,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描绘了一位和尚的生活与修行状态,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的深厚情感。开篇用“道貌堂堂老不臞”一句,描绘了和尚的威严与端庄,传达出他在修行上所达到的境界。接着,诗人通过“安禅后,寻伺皆空”的描写,表现出对空灵境界的追求,强调了修行中的孤独与宁静。后半部分则通过“护戒独持螺画行”生动展现了和尚的修行细节,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中山城的描写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自然的气息,表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友人游玩的期待,形成了与修行生活的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道貌堂堂老不臞:诗人首先描绘和尚的形象,既有道德的威严,又不显得瘦弱,体现出一种精神的力量。
照斋佚阁送居诸:在安静的斋堂中送别居士,表现出和尚的儒雅与对他人的关怀。
断常不著安禅后:在禅修后断绝了世俗的烦扰,表现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寻伺皆空入定馀:在这个状态中,所追寻的都是空灵的境界,暗示了对虚无的追求。
护戒独持螺画行:守护戒律,手中持有法器,展现了他在修行中的专注和虔诚。
翻经时作鹿轮书:翻阅经书时,仿佛在书写佛法,象征着传播智慧。
山城为令真非恶:山城的环境美好,不是恶劣的,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更喜游从得浩初: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游玩,更显得愉快,展示了人际之间的和谐。
这首诗主题在于通过和尚的形象和生活,表达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友谊的赞美。
诗中描述的和尚的状态如何?
“护戒独持螺画行”中的“护戒”指的是什么?
诗中“山城”为何“不非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