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6:50
迎养京都突未黔,苍黄荼毒血沾襟。
百年过隙知难复,三釜缠哀政自深。
不为鲈莼归亦好,独甘羊枣果何心。
寄言世上斑衣子,温凊应须竞寸阴。
迎接着京城的滋养,却未曾见过黔地的风光,
苍黄的荼毒沾染着我的衣襟。
百年时光匆匆而过,知晓难以再回头,
三锅煮着哀伤的政事,心中感受愈加深沉。
不为鲈鱼和莼菜归来也是好事,
独自享受羊枣的果实,心中又何所追求。
寄语世间那些身穿斑衣的人,
在温暖与清凉之间,应该争取每一寸光阴。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他的诗风常带有沉郁和怀古情怀,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思考与感慨。
此诗创作于作者年八十之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与社会政治的深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个人的感受与社会的现状,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虑与对人生的反思。首联“迎养京都突未黔”,作者以京城的繁华与黔地的荒凉对比,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社会的失望。接下来的“苍黄荼毒血沾襟”更是将个人的苦痛与社会的黑暗结合在一起,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中间两联,不再渴求世俗的富贵,而是选择了简单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对物质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最后一句“温凊应须竞寸阴”,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提醒世人珍惜时间。这首诗整体上散发出一种沉重而又清晰的思考,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与对社会政治的忧虑,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鲈莼”象征什么?
“三釜”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与李白《将进酒》中的豪放与对人生的洒脱形成鲜明对比,葛胜仲的这首诗则更显沉重与深思,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