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4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41:19
邓子文 其二
作者: 葛胜仲 〔宋代〕
独学离群政自伤,
宠临何幸不遗忘。
莫嗟黄伞稽掀擢,
行看青冥指忽荒。
好问徒知积鸡蹠,
登涂曾不倦羊肠。
衡州言语高天下,
秀拔如君实肯堂。
全诗的意思是:
独自求学与世隔绝,心中感到无比惆怅;能够被宠幸真是幸运,但又何曾被人所遗忘呢?不要叹息那顶黄伞的抬起与掀掉,行走在青空之下,却也突然感到荒凉。好问的态度只知道积累知识,登上这条路从未感到疲倦。衡州的言语在天下间是多么高远,像您这样的杰出之士确实应该有个宽敞的堂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葛胜仲,宋代诗人,生于动荡之际,身处南宋时期,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学术氛围浓厚但政治混乱的时代,作者通过个人的学习和对世事的感悟,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独立求学的思考与感慨。开篇便以“独学离群”道出一种孤独的学习状态,作者因与世隔绝而感到伤感,反映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感受。接着,诗中提到的“宠临何幸不遗忘”,显示出对受到关注的珍惜与对被遗忘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对个人价值的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借用“黄伞”和“青冥”的意象,表现了对理想追求的坚持与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尤其是“登涂曾不倦羊肠”,更是深入探讨了在追求知识的路上所经历的艰辛与不屈。
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衡州,赞美其文化与语言的高雅,表明自身的追求与对文化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自我反省与对外界的观察,展示了一个志向高远的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传达出理想与现实的紧张关系以及对文化的深切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以及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挣扎与反思,最终引向对文化的崇敬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伞”象征什么?
“登涂曾不倦羊肠”中的“羊肠”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独学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与《邓子文 其二》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但各自的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