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0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08:15
古词二首(一作讽古)
轩后初冠冕,前旒为蔽明。
安知从复道,然后见人情。
簿领乃俗士,清谈信古风。
吾观苏令绰,朱墨一何工。
在高堂后面刚刚戴上冠冕,前面的垂饰遮蔽了光明。
怎能知道如果走上回归的道路,才能真正看见人情世态。
那些低级的文官,清谈中却信奉古风。
我看苏轼的文笔,朱墨之间多么精妙。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湘君,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诗歌和散文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古典文化的追求,风格清新、洒脱。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文化的变迁之际。诗人借古讽今,反映了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不满,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怀念。
刘禹锡的《古词二首》通过对比古今,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诗的开头,借“初冠冕”描绘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员形象,然而“前旒为蔽明”则暗示了其表面的光鲜掩盖了内心的昏暗与无知。接着,诗人通过“安知从复道”的提问,引导读者思考真实的人情世态并非表面所见,反映了对官场浮华的批判。
“簿领乃俗士,清谈信古风”则突显了那些在官场上低微之人的空谈与自命清高,揭示了士人对古文化的信仰与现实的割裂。结尾部分提到苏轼,表达了对其才华的认可,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追求艺术的艰辛与不易。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刘禹锡的文学才华,更反映了他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情世态的敏锐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的批评和对古文化的追求,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深邃的文化思考。
选择题:刘禹锡在诗中提到的文人是?
填空题:诗中“前旒为蔽明”表达了对__的批判。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全盘否定。(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