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5:5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5:57:39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
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
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
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
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
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我写的诗就像一匹生病的骏马,悲鸣着向着枯萎的草地;
有个儿子却是一匹真正的骏马,一喷气就能把群马都震倒。
要养气,不要过早吟唱,名声要谨慎,忌讳太早显露。
借助风涛的力量,笔力随势而动,像孤云被扫荡。
比起陶渊明的儿子,绕着家寻找梨枣,
你看我把韵脚掌握得那么好,已经胜过了乡村和海岛。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轼在淮口时,反映了他对于自己诗歌创作的自省与感慨,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后辈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我反省,表达了苏轼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思考。开头用“病骥”与“骥子”的对比,突显了自己的创作状态与优秀后辈的差距,蕴含了对自身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提到“养气勿吟哦”,则是告诫自己要沉心修炼,不要急于求成,这种心态体现了苏轼的成熟与深思。
“风涛借笔力”,展现了他对外在环境的敏感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最后提及“陶家儿”的意象,表现出对质朴生活的向往和对陶渊明那种隐逸生活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方式的思考。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人诗歌创作的反思,同时也映射了苏轼的哲学思想和对人生态度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如“病骥”)、对比(自我与儿子的对比)、拟人(将自然力量赋予笔力),体现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刻的内涵。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个人创作的反思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表现了苏轼对后辈的期待以及对自身艺术追求的谦卑态度。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自己的诗作?
A. 病骥
B. 骥子
C. 乡村
D. 孤云
诗中提到陶家儿是指谁?
A. 陶渊明
B. 苏轼的儿子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与李白的作品风格,苏轼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生活的哲学,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洒脱,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