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3:18:14
原文展示:
春望
张耒 〔宋代〕
鸟去晴云外,帆归芳草边。
平淮分绿野,春树接低天。
残枾寒余烧,新青雨后田。
年来千里目,容易泪双悬。
白话文翻译:
鸟儿飞向晴朗的云外,帆船归向芳草的边缘。
平坦的淮河分割了绿色的田野,春天的树木连接着低垂的天空。
残留的柴火在寒冷中燃烧,新绿的田野在雨后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多年来远望千里,泪水轻易地双双悬挂。
注释:
- 晴云:晴朗的天空。
- 帆归:帆船归来。
- 平淮:指平坦的淮河。
- 绿野:绿色的田野。
- 残枾:残留的柴火。
- 新青:新生的绿色。
- 千里目:远望的目光。
- 泪双悬:泪水双双悬挂,形容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春望》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田野的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耒远离家乡,身处异地时所作,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春望》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鸟飞、帆归、绿野、春树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诗中的“残枾寒余烧,新青雨后田”一句,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又隐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结尾的“年来千里目,容易泪双悬”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鸟去晴云外,帆归芳草边。”:描绘了鸟儿飞向晴朗的天空,帆船归向芳草的边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归家的温馨。
- “平淮分绿野,春树接低天。”:通过平坦的淮河分割绿色的田野,春天的树木连接着低垂的天空,形成了一幅宽广而和谐的春景图。
- “残枾寒余烧,新青雨后田。”:残留的柴火在寒冷中燃烧,新绿的田野在雨后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既表现了春天的变化,也隐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 “年来千里目,容易泪双悬。”:多年来远望千里,泪水轻易地双双悬挂,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帆归芳草边”中的“帆归”比喻归家的温馨。
- 拟人:如“春树接低天”中的“接”字赋予了春树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鸟去晴云外,帆归芳草边”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鸟去:象征自由和远方。
- 帆归:象征归家和温馨。
- 绿野:象征生机和希望。
- 春树:象征生命和成长。
- 残枾:象征过往和回忆。
- 新青:象征新生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帆归”象征什么?
A. 归家 B. 远行 C. 航行 D. 停泊
- “残枾寒余烧”中的“残枾”指的是什么?
A. 残留的柴火 B. 残破的房屋 C. 残缺的树木 D. 残存的记忆
- 诗的结尾“年来千里目,容易泪双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春望》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以春天为背景,但张耒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