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3:39
原文展示:
龆齓携书册,成名天上回。如公希世者,自古几人哉。山薮讵宜去,功名看鼎来。人间无伯乐,相马失龙媒。
白话文翻译:
童年时便携带着书册,成名后如同从天而降。像您这样稀世的人才,自古以来能有几人呢?深山幽谷岂是适宜离去的地方,功名富贵自然会随之而来。人世间没有伯乐那样的识马之人,相马时往往会错过龙媒这样的良驹。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42-1106),字师是,号东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尤以抒情诗见长。这首诗是黄公度写给宋永的回信,表达了对宋永才华的赞赏和对功名富贵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公度在回应宋永的来信时所作,宋永在信中可能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向往和对个人才华的自信。黄公度在诗中回应了宋永的情感,并表达了自己对人才和功名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宋永才华的赞美和对功名富贵的看法,展现了黄公度对人才的重视和对世态的洞察。诗中“龆齓携书册,成名天上回”描绘了宋永自幼勤奋学习,迅速成名的情景,表达了对宋永才华的钦佩。“如公希世者,自古几人哉”进一步强调了宋永的稀世之才,自古罕见。后两句“山薮讵宜去,功名看鼎来”则表达了黄公度对功名富贵的看法,认为功名富贵自然会到来,不必刻意追求。最后两句“人间无伯乐,相马失龙媒”则暗喻世间缺乏识才之人,良才往往被埋没,表达了对人才被忽视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人才的赞美和对功名富贵的看法。黄公度通过赞美宋永的才华,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通过对功名富贵的看法,表达了对世态的洞察和对人才被忽视的忧虑。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龆齓携书册”指的是什么? A. 成年后带着书籍 B. 童年时带着书籍 C. 老年时带着书籍 答案:B
“如公希世者,自古几人哉”表达了对宋永的什么? A. 批评 B. 赞美 C. 讽刺 答案:B
“人间无伯乐,相马失龙媒”暗喻了什么? A. 世间缺乏识才之人 B. 世间缺乏良马 C. 世间缺乏良才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