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8:35
子云一去千余载,惟有成都墨池在,草玄此地是邪非,玄文今在人谁知。
虽逃刘歆酱瓿阸,鼠壤蛛窠蠹鱼宅。
岂无学者工探求,不讥僭圣几残余赘肬。
自从马邵造玄域,晁氏谱之张氏翼。
亦云察矣人犹疑,试为诸老申其辞。
易书广大包天地,辞变象占都一致。
世儒造入各不同,有一于此均为功。
况於易玄互相发,不同之同真善学。
历家中首先黄钟,虽以坤复为初终。
纪日天正始牛宿,又以日星分左右。
起从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
易书八八而用七,玄文九九而存一。
易分六位中二五,臣志上通君下取。
玄以一五而为中,君道君尊臣代终。
玄文王日易主岁,易书为经玄为纬。
谓玄於易地承天,就中邵子尤知玄。
或云玄准卦气图,是图疑亦非圣书。
岂知中复与咸遇,乃是阴阳自然数。
或云玄倣太初历,黄钟之分八十一。
岂知虚三与虚九,其数虽同其法否。
或云玄象宗浑天,浑天方象包於圆。
岂知兼用盖天说,盖以舆地承纯乾。
后来支榦及声律,运气参同至太一。
与易并行人不讥,千岐万辙同一归。
况玄於易同而异,何独於玄苦讥议。
子云之师曰林闾,鹤山之下谁其徒。
自翻机杼作生活,律历图书无不合。
若非马邵晁张伦,后世几无扬子云。
后世子云今继作,而此玄文终寂寞。
空余绘象与棠阴,聊与文士供嘲吟。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35
四川茶马牛宝章修扬子墨池以书索题咏
子云一去千余载,惟有成都墨池在,
草玄此地是邪非,玄文今在人谁知。
虽逃刘歆酱瓿阸,鼠壤蛛窠蠹鱼宅。
岂无学者工探求,不讥僭圣几残余赘肬。
自从马邵造玄域,晁氏谱之张氏翼。
亦云察矣人犹疑,试为诸老申其辞。
易书广大包天地,辞变象占都一致。
世儒造入各不同,有一于此均为功。
况於易玄互相发,不同之同真善学。
历家中首先黄钟,虽以坤复为初终。
纪日天正始牛宿,又以日星分左右。
起从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
易书八八而用七,玄文九九而存一。
易分六位中二五,臣志上通君下取。
玄以一五而为中,君道君尊臣代终。
玄文王日易主岁,易书为经玄为纬。
谓玄於易地承天,就中邵子尤知玄。
或云玄准卦气图,是图疑亦非圣书。
岂知中复与咸遇,乃是阴阳自然数。
或云玄倣太初历,黄钟之分八十一。
岂知虚三与虚九,其数虽同其法否。
或云玄象宗浑天,浑天方象包於圆。
岂知兼用盖天说,盖以舆地承纯乾。
后来支榦及声律,运气参同至太一。
与易并行人不讥,千岐万辙同一归。
况玄於易同而异,何独於玄苦讥议。
子云之师曰林闾,鹤山之下谁其徒。
自翻机杼作生活,律历图书无不合。
若非马邵晁张伦,后世几无扬子云。
后世子云今继作,而此玄文终寂寞。
空余绘象与棠阴,聊与文士供嘲吟。
孔子的思想自古以来传承千余年,唯独成都的墨池仍然存在。至于这片土地上的草玄之学究竟是对是错,如今又有谁能知晓呢?虽然刘歆等人都曾逃避真理,但仍有一些学者在探求真知,而不只是讥讽那些未能达到圣人境界的残余之说。自从马邵创立了玄学,晁氏、张氏又对其进行了谱系的整理。可见,即使是对这些学说的理解,众人依旧存疑,试图向前辈求证其说法。周易的书籍内容广泛,包涵了天地之道,而其辞句和象数则是一致的。世间的儒者各有不同的理解,而在此学问中却都能获得功德。更何况在易经和玄学中相互启发,虽然不同却能共同追求真理和善学。历代学者中,首先是黄钟,虽然以地坤为初始与终结。记日的天文也以牛宿为始,而日星则分左右。起始从冬至,易和玄的道理均是相通的,玄意在于臣者对君主的承载。易经分为八卦,使用七个卦象,玄学则是九个卦象中保存一个。易经的六位中有二和五,臣者的志向通向君主。玄学以一和五为中,君道尊贵而臣者辅助。玄文王所创易经主宰岁月,而易经为经,玄学为纬。说玄学是在易经中承接天道,其中邵子对玄学尤为了解。有人说玄学是依据卦象和气数的图解,但这个图解是否也能称为圣书呢?岂不知中和与咸会合,是阴阳自然的数理。有人说玄学模仿太初历法,黄钟的分割为八十一。岂不知虚三与虚九,虽数字相同但法则是否一样?有人说玄学象征着浑天,浑天的方形象征包围在圆内。岂不知兼用的盖天理论,是舆地承载着纯粹的乾。后来支流的理论与声律,运气和太一相参同。与易经并行的人们并不讥讽,千条万路最终归于一。况且玄学在易经中是相同而又不同,何以偏偏对玄学批评不断。孔子的老师林闾,鹤山之下又有谁是他的学生?他们翻弄机杼以谋生,律历和图书无不协调。如果没有马邵、晁氏和张氏的努力,后世几乎没有扬子云的成就。后代的扬子云虽然继续书写,而这些玄学的著作终究是寂寞。空余的图象与棠阴,只能与文人相伴供嘲吟。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千里,号龙潭,宋代学者,擅长诗、词、文和书法,尤其以对易经的研究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与思想碰撞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传统哲学的思考,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和对学术探求的渴望,表现出对后学者的期待与批判。
《四川茶马牛宝章修扬子墨池以书索题咏》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孔子、易经和玄学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思考。开篇即引入了孔子,表明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随后对草玄之地的探讨,则显示出诗人对哲学思考的深入。诗中提到的马邵与晁氏等人,代表了学术传承中的重要人物,强调了他们在易学和玄学中的贡献。
诗的语言清晰而富有节奏感,层层递进的结构使得诗意更加深邃。诗人通过对比不同学说的异同,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尤其是“岂无学者工探求,不讥僭圣几残余赘肬”的句子,反映了诗人对学术探求的尊重和对无知之批评的态度,这种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整首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缅怀,也是对后学的寄望与提醒,强调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诗人以墨池为象征,既是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学术发展的期盼。
逐句解析:
(后续句子依此类推,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对哲学思想的探求,以及对后学者的期待与激励。通过对不同学说的探讨,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位是诗中提到的著名哲学家?
诗中提到的“墨池”象征什么?
诗中“岂无学者工探求”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