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4:03
虎牢关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天险限西东,难知造化功。
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
余雪沾枯草,惊飚卷断蓬。
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
这首诗描绘了虎牢关的险要地势,西东两侧是天然屏障,难以理解其背后的自然造化之功。这里的道路吸引着三晋的英雄聚会,显现出其势力压制了两河流域的强大。残雪沾湿了枯草,狂风卷起了破碎的蓬草。仅仅是在这里观望昔日战斗的场景,今古对比,令人感到一片空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和政治人物。其诗作以写景抒情见长,常蕴含深厚的历史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虎牢关》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借此描绘虎牢关的险要地势,怀古伤今,表达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虎牢关》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的开头以“天险限西东”引入,展现了虎牢关的险要地形,显示出自然的雄伟与造化的神秘。接下来,诗人提到“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不仅描绘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还暗示了历史上各方势力的争斗。
“余雪沾枯草,惊飚卷断蓬”这一句,通过冬雪和狂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和冷清的氛围,进一步反映出历史的沧桑与无情。最后一句“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战斗的无奈和空虚感,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司马光作为一位历史学者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借景抒情,反映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苍凉与无常的美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天险限西东”中的“天险”指的是什么?
A. 人工防御
B. 自然险要地
C. 交通繁忙
D. 战争的历史
“余雪沾枯草”中“余雪”象征什么?
A. 温暖的春天
B. 冷清的历史
C. 战争的胜利
D. 自然的繁荣
诗人通过“惊飚卷断蓬”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生命的脆弱感慨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战争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