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李参政折赠黄香梅与八咏俱至用韵以谢》

时间: 2025-04-26 03:42:32

诗句

入眼风光似世情,金裳玉质转分明。

额黄十二谁分似,疑是仙人成智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2:32

原文展示:

李参政折赠黄香梅与八咏俱至用韵以谢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入眼风光似世情,金裳玉质转分明。
额黄十二谁分似,疑是仙人成智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眼前的风光与世间情感相似,金色的衣裳和玉质的仪表愈加显得分明。那额头上的黄花有十二瓣,谁能与之相比?我怀疑这是一位仙女,才会有如此智慧和美丽。

注释:

  • 入眼:映入眼帘,看到的意思。
  • 风光:景色,这里指代自然的美。
  • 世情:人间的情感与世事。
  • 金裳玉质:指华丽的服饰和优雅的外表。
  • 额黄:指额头上盛开的黄花。
  • 十二:指花瓣数量,象征美丽。
  • 智琼:智慧与美丽并存的女子,琼指美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65-1119),字德明,号卧云,北宋诗人,以擅长诗词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魏了翁赠送给黄香梅的场合,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之美,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欣赏与对友人的祝福。开头两句通过“风光”和“世情”的对比,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情相互映照的思考。金色的衣裳和玉质的仪表不仅是对美的描绘,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品德和气质的赞美。

第三句“额黄十二谁分似”,通过对黄花的描写,进一步引出了自然美与人之美的关系,诗人以“谁分似”来表达对美的渴望与向往,仿佛在说,世间的美丽是难以比拟的。最后一句“疑是仙人成智琼”,则将美与智慧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女性的期望,既有外在的美丽,又有内心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对友谊、自然与美的深情礼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眼风光似世情:诗人首先引入自然景色,暗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共鸣。
  2. 金裳玉质转分明:强调外在美的明朗,传达对友人卓越品质的称颂。
  3. 额黄十二谁分似:通过对花的细致描绘,表达出对美的追求与赞美。
  4. 疑是仙人成智琼:将美与智慧结合,展现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世情,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对仗:如“金裳玉质”,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将花与人类情感相联系,体现自然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美与人情美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光:象征自然的美好。
  • 金裳玉质:象征华丽与优雅。
  • 额黄:美丽的象征,传达出对女性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入眼风光似世情”中“入眼”可以理解为? A. 看到
    B. 遇见
    C. 喜欢
    D. 忘记

  3. 诗中提到的“额黄十二”是指什么? A. 十二种花
    B. 十二瓣的花
    C. 十二个仙女
    D. 十二个朋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晓》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美的感悟,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孟浩然的《春晓》:则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侧重自然的生机。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魏了翁评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霜天晓角 清明 霜天晓角 竹溪雅集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 前题 𥷑篥手 霜天晓角•辛卯除夜 其一 霜天晓角 其二 霜天晓角 二首 其一 霜天晓角 其二 霜天晓角 遗镜 霜天晓角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践规踏矩 降户 饕餮之徒 负担舍舟 走后门 深根蟠结 试对 黽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轻言细语 病字头的字 相死 言字旁的字 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渔的词语有哪些 鸟谷 包含挥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