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

时间: 2025-07-27 19:58:23

诗句

函关见残雪,褎谷闻春禽。

禽响通朱轮,马嘶入青林。

花明乱石路,云抱寒泉岑。

天外汉江来,城下渔网沉。

庖供缩项鳊,坐使宫娥斟。

农桑不须教,古俗自通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9:58:23

原文展示

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

函关见残雪,褎谷闻春禽。
禽响通朱轮,马嘶入青林。
花明乱石路,云抱寒泉岑。
天外汉江来,城下渔网沉。
庖供缩项鳊,坐使宫娥斟。
农桑不须教,古俗自通今。

白话文翻译

在函关看到了残存的雪,褎谷中听到了春天的鸟鸣。
鸟鸣声传入了朱轮车辙,马嘶声回荡在青翠的林间。
花光照耀着崎岖的石路,云雾环绕着寒泉的山崖。
远处汉江水流而来,城下渔网沉入水中。
厨房里准备着细腻的鳊鱼,坐在那儿的宫娥为我们斟酒。
农桑的道理无需教授,古老的习俗自然流传至今。

注释

字词注释

  • 函关:古代关隘名,指西北方向的山口。
  • 褎谷:一个地名,春天鸟鸣的地方。
  • 朱轮:古代车轮,象征着旅行。
  • 青林:青绿的树林。
  • 寒泉岑:寒冷的泉水,岑指山崖。
  • 汉江:长江的一部分,流向南方。
  • 庖供:厨房的准备,指食物的供应。
  • 宫娥:古代宫廷的女侍,负责斟酒等工作。
  • 农桑:农业和桑蚕业。

典故解析

  • 古俗自通今:意指古老的习俗和方式在今天依然适用,反映了文化的延续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德润,号松溪,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官至太常博士。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描绘山水田园,常以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送别韩玉汝赴洋州任职时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春天到来的感慨。诗中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色,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田园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韩玉汝太傅知洋州三首》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送别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开头两句“函关见残雪,褎谷闻春禽”,即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春天与冬天的交替。残雪象征着寒冷的尾声,而春禽的鸣叫则预示着新生的到来。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自然景观,鸟鸣声与马嘶声交织在一起,体现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气息。尤其“花明乱石路,云抱寒泉岑”,将花朵的明艳与石路的崎岖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春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表达了对韩玉汝未来的祝愿。

后面的几句则描绘了人间的生活场景,“庖供缩项鳊,坐使宫娥斟”,展现了人们在春日里享受生活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最后一句“农桑不须教,古俗自通今”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表达,强调了古老习俗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感,也有浓厚的人情味,展现了梅尧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函关见残雪:描述了在山口看到的雪,传达了冬末春初的季节交替。
  2. 褎谷闻春禽:在春天的谷地里听到了鸟鸣,显示春天的生机。
  3. 禽响通朱轮:鸟鸣声传入车轮之中,象征旅行与春天的联系。
  4. 马嘶入青林:马的嘶鸣声响起在青翠的树林中,展现出自然的和谐。
  5. 花明乱石路:花朵的光彩照亮了崎岖的石路,表达春天的活力。
  6. 云抱寒泉岑:云雾环绕着寒冷的山泉,描绘了春日的凉爽。
  7. 天外汉江来:远处的汉江水流而来,寓意着生命的延续。
  8. 城下渔网沉:渔网沉入水中,表现了生活中的宁静。
  9. 庖供缩项鳊:厨房准备着美味,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10. 坐使宫娥斟:宫娥为我们斟酒,展现出一种优雅的社交场景。
  11. 农桑不须教:强调了传统农业文化的自然流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函关见残雪,褎谷闻春禽”,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云抱寒泉岑”,通过比喻手法增添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使得景物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物和人间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雪:象征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来临。
  • 春禽: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青林: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
  • 寒泉:寓意清凉与宁静。
  • 渔网:象征着生活的安逸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函关”指的是哪种地方?

    • A. 水域
    • B. 山口
    • C. 城市
    • D. 村庄
  2. 诗中“禽响通朱轮”中的“朱轮”指的是什么?

    • A. 车轮
    • B. 船帆
    • C. 铁轨
    • D. 房屋
  3. 诗中“农桑不须教”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 A. 农业需要外部指导
    • B. 古老的习俗可以自然流传
    • C. 现代农业不需要传统
    • D. 教育农民的重要性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描绘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描写春天的早晨景象。

诗词对比

  • 《送别》 by 王之涣:同样表达送别之情,但更侧重于离别的悲伤。
  • 《春望》 by 杜甫: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描写春天时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所不同,梅尧臣的诗更侧重于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展现出乐观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梅尧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鲜于仲通,天宝末为京兆尹) 发潭州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其二 酬韦韶州见寄 敬简王明府(甫尝为唐兴县宰王潜作客馆记疑即王明府) 东楼 花鸭 江梅 热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鳷擘海 白花心血 聿字旁的字 邪欲 乛字旁的字 麻木不仁 示字旁的字 包含筱的词语有哪些 冲遁 马字旁的字 姜子牙 户长 包含钺的词语有哪些 妻离子散 瓜字旁的字 并疆兼巷 梗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