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7: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7:36:50
丫头石虽断,文字未全讹。
年筭赤乌近,书疑黄象多。
几时经霹雳,异代见干戈。
更与千秋看,松煤定费摩。
即使丫头石已经断裂,石上的文字却没有完全失真。
算起来,赤乌星的出现近在眼前,书籍中对黄象的记载则让人怀疑很多。
不知何时经历过霹雳之声,异代之间见到了战争的景象。
更要与千秋万代一起观赏,松树和煤炭的价值定会大打折扣。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东篱,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代表了宋诗的风格,倡导清新自然、追求真情实感的诗风。他的诗作多涉及山水、田园,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可能与当时社会动荡、文化传承的背景有关。诗人通过对古代遗物的观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丫头石》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思考深度的诗作。整首诗以“丫头石”为引子,展开对时间与文化的反思。前两句通过对古代遗物的描写,表现了时间对文化的影响,尽管石头已然破损,但它的文字依然保存着历史的痕迹。这种对历史的珍视与对文化传承的信念,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天文现象和战争的意象,通过“赤乌”和“干戈”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时局的动荡,暗示着经历了霹雳般的冲击。最后一句“更与千秋看”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未来的对话,强调了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关怀。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而深邃,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探索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物的观察,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审视与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丫头石》的作者是谁?
“丫头石虽断,文字未全讹”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中提到的“赤乌”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