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10:4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46:07
东楼
杜甫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军在西征路上的悲凉景象,漫漫沙道延绵不绝,经过北门,心中只感到新添的战死者的白骨,无法再回到往日的战斗精神。楼角的风吹得凛冽,城中的阴影笼罩着水面,显得格外昏暗。传来的声音是驿站的信使,正向河源送去节日的祝福。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内容广泛,关注社会民生,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甫旅途之中,反映了他在动荡的时代中对战争和死亡的深切感受,尤其是对士兵命运的同情。
《东楼》是一首充满悲凉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西征路上景象的描绘,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感慨。开篇“万里流沙道”就营造出了一种漫长而艰辛的旅程感,给人一种远离故土、孤独无助的感觉。接着“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两句,将战争带来的死亡和失去直白地展现出来,诗人用“新战骨”与“旧征魂”的对比,表现了对战争无情的控诉和对士兵命运的深切同情。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描绘了一幅阴沉的景象,风的凛冽和城阴水昏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压抑的氛围,象征着战后世界的死寂与孤独。最后两句“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则引入了驿使这一形象,既是传递消息的人,也是连接远方与现实的桥梁,给人以些许希望,尽管节日的祝福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苍白。
整首诗以悲凉为主调,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对生命的感慨,同时也透出了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死亡的反思,表现了对士兵命运的同情,表达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新战骨”主要指什么?
A. 新的士兵
B. 新的战斗精神
C. 战争中死去的士兵
D. 旧士兵的灵魂
诗中描绘的“城阴带水昏”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忧伤
C. 平静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在战争题材的诗歌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杜甫的作品往往更为沉重,反映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而李白则更加豪放,更多表现出个人的壮志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