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0:33
浪淘沙
作者:赵鼎 〔宋代〕
玉宇洗秋晴。
凉月亭亭。
梦回孤枕琐窗明。
何处飞来三弄笛,
风露凄清。
曾看玉纤横。
苦爱新声。
由来百虑为愁生。
此夜曲中闻折柳,
都是离情。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清爽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大地,诗人躺在孤独的床上,梦中只见窗外的光亮。耳边传来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清风和露水,显得格外凄清。曾经看见过那纤细的玉手横在笛子上,心中对新曲的喜爱却又让人感到苦恼。因为思虑过多,愁绪也随之而生。在这个夜晚的曲调中听到了《折柳》的旋律,满满都是离别的情感。
作者介绍:赵鼎,字希贤,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政治家。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尤其擅长表达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该词作于南宋时期,赵鼎在政治上经历了诸多波折,尤其是在北方金朝的威胁下,国家动荡,个人生活也充满了离别与思念,因此在词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离情的感慨。
赵鼎的《浪淘沙》是表达离愁别绪的经典之作。开篇便以“玉宇洗秋晴”描绘出清新而明朗的秋日景象,月光洒在大地上,透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气氛。这种宁静的外在环境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接着,诗人通过“梦回孤枕”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绪。梦中的孤独和现实中的寂寞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深切的离愁。
“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一句,笛声如泣如诉,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而“曾看玉纤横”的描写则让人联想到过去的美好回忆,伴随着对新曲的苦爱,诗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愁苦。最后一句“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通过柳树的象征,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赵鼎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着离别与思念展开,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流露,表达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怀念,体现了宋代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凉月”主要指什么?
填空题:诗人通过“梦回孤枕”的意象来表达_____。
判断题:整首词的主题是关于团圆的。(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