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4:10
莎庭
作者: 释文兆 〔宋代〕
苒苒從莎长,凄凉雨乍晴。
穷秋间客步,落日乱蛩鸣。
近接苔阶迥,遥连竹径平。
杖痕兼鹤迹,来往自從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莎草悄然生长,天气阴晴不定,凄凉的雨刚刚停歇。诗人在这个穷秋时节漫步,落日西沉,虫鸣显得格外乱。近处是苔藓覆盖的台阶,远处则是平坦的竹林小径。行走时留下的拐杖痕迹与白鹤的足迹交错,来来往往似乎自然而然。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杖痕”和“鹤迹”,可理解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白鹤作为优雅的象征,与诗人漫步的场景相得益彰。
作者介绍:
释文兆,宋代诗人,其作品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其风格清新脱俗,善于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深秋时节,诗人或许在一次秋游中,感受到季节变换的凄凉与美好,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
这首《莎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开篇以“苒苒从莎长”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盎然却又略显凄凉的环境,莎草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其生长的氛围却透出一种孤寂的美感。接着“凄凉雨乍晴”,诗人通过天气的变化,传达出情绪的起伏,雨后的晴天虽然带来了一丝清新,却也让人感到一丝寒意。
“穷秋间客步”,诗人自述在秋天的游历,显得有些孤独;而“落日乱蛩鸣”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及对自然的感知。诗人的脚步在“苔阶”和“竹径”之间穿行,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秋日图景,仿佛在静静思考人生的意义。
最后两句“杖痕兼鹤迹”,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自然中留下的痕迹与白鹤的足迹交错,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共生,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感受,体现出一种宁静而深刻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苒苒”是指什么?
a) 一种诗歌形式
b) 草木的生长
c) 冬季的天气
“落日乱蛩鸣”中的“蛩鸣”指的是?
a) 鸟叫
b) 蟋蟀的鸣叫
c) 风声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秋天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