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十月七日晨起》

时间: 2025-04-26 14:20:38

诗句

山鸦鸣晓晴,寒日在蓬荜。

老人欣然起,构火温小室。

室中空无有,扫榻对像佛。

还观旧文字,尘土暗编帙。

一杯径就醉,四体寒若失。

隔窗即山麓,寒木鸣琴瑟。

江民旱累岁,流冗东就食。

蛈蝗食陈蔡,千里无草色。

客来谈世事,亹亹语千百。

客去深闭门,颓然无我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38

原文展示:

山鸦鸣晓晴,寒日在蓬荜。老人欣然起,构火温小室。室中空无有,扫榻对像佛。还观旧文字,尘土暗编帙。一杯径就醉,四体寒若失。隔窗即山麓,寒木鸣琴瑟。江民旱累岁,流冗东就食。蛈蝗食陈蔡,千里无草色。客来谈世事,亹亹语千百。客去深闭门,颓然无我责。

白话文翻译:

山鸦在清晨的晴朗中鸣叫,寒冷的太阳照在简陋的屋舍上。老人高兴地起床,生火温暖狭小的房间。房间里空无一物,打扫床榻对着佛像。回头看旧时的文字,尘土覆盖着书卷。一杯酒直接喝醉,四肢的寒冷仿佛消失。隔着窗户就是山脚,寒冷的树木发出如琴瑟般的声音。江边的百姓因连年干旱,四处流浪寻找食物。蝗虫吃光了陈蔡地区的庄稼,千里之内没有绿色。客人来谈论世事,滔滔不绝说了很多。客人离去后深深地关上门,颓然地感到没有责任。

注释:

  • 山鸦:山中的乌鸦。
  • 蓬荜:简陋的屋舍。
  • 构火:生火。
  • 编帙:书卷。
  • 亹亹: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在清晨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耒晚年,面对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时所作,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责任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老人清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宋代社会的贫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诗中,老人在寒冷的早晨起床,生火温暖房间,反映了生活的艰辛。通过对旧文字的回顾,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尘埃。饮酒后的醉意和窗外寒冷树木的声音,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最后,客人谈论世事,老人却选择闭门不出,表达了对现实的逃避和对个人责任的放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张耒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鸦鸣晓晴,寒日在蓬荜。 - 山中的乌鸦在清晨的晴朗中鸣叫,寒冷的太阳照在简陋的屋舍上。
  2. 老人欣然起,构火温小室。 - 老人高兴地起床,生火温暖狭小的房间。
  3. 室中空无有,扫榻对像佛。 - 房间里空无一物,打扫床榻对着佛像。
  4. 还观旧文字,尘土暗编帙。 - 回头看旧时的文字,尘土覆盖着书卷。
  5. 一杯径就醉,四体寒若失。 - 一杯酒直接喝醉,四肢的寒冷仿佛消失。
  6. 隔窗即山麓,寒木鸣琴瑟。 - 隔着窗户就是山脚,寒冷的树木发出如琴瑟般的声音。
  7. 江民旱累岁,流冗东就食。 - 江边的百姓因连年干旱,四处流浪寻找食物。
  8. 蛈蝗食陈蔡,千里无草色。 - 蝗虫吃光了陈蔡地区的庄稼,千里之内没有绿色。
  9. 客来谈世事,亹亹语千百。 - 客人来谈论世事,滔滔不绝说了很多。
  10. 客去深闭门,颓然无我责。 - 客人离去后深深地关上门,颓然地感到没有责任。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寒木鸣琴瑟”,将寒冷的树木比作发出琴瑟声音的人,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比:如“一杯径就醉,四体寒若失”,通过对比饮酒后的醉意和身体的寒冷,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人清晨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宋代社会的贫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责任的逃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鸦:象征清晨的宁静和自然的生机。
  • 寒日:象征寒冷和生活的艰辛。
  • 旧文字:象征历史的尘埃和时间的流逝。
  • 寒木:象征自然的寒冷和生活的困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蓬荜”指的是什么? A. 豪华的住宅 B. 简陋的屋舍 C. 山中的小屋 D. 城市的建筑

  2. 诗中的“亹亹”形容的是什么? A. 沉默 B. 说话连续不断 C. 快速的动作 D. 深深的思考

  3. 诗中的“蛈蝗食陈蔡”指的是什么? A. 蝗虫吃光了陈蔡地区的庄稼 B. 陈蔡地区的丰收 C. 陈蔡地区的战争 D. 陈蔡地区的节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反映了宋代社会的贫困和个人的情感。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十月七日晨起》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反映了宋代社会的贫困和个人的情感,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对现实的逃避,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诗歌的历史背景。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寄卢士行 寄熙本明 雪后过陈子贞隐居 春日 林下遣兴 山园 赋得机征君荆南精舍图 贻文举 对梓树花 徐氏南园对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秦庭 卝字旁的字 门里出身 彐字旁的字 望风承旨 风云际遇 玩时愒日 谷字旁的字 悬首 敢做敢当 病字头的字 驽蹇之乘 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黍字旁的字 散灰扃户 文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