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

时间: 2025-05-21 17:28:44

诗句

汉图昔中天,百六启真主。

当时邓高密,徒步赴光武。

诸公上云台,一叶渺湘浦。

声名三十年,玉气贯晴宇。

向来宣室问,天语道旧故。

不图太平日,复见起兵簿。

双旌奠侯服,三节临江浒。

垂欲大用公,少驻议圜府。

人言山泽官,底用庙廊具?

果闻一乘传,已踵追锋去。

翔凤览辉来,风采照鸳鹭。

平生经济心,十不一二吐。

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7:28:44

原文展示:

汉图昔中天,百六启真主。
当时邓高密,徒步赴光武。
诸公上云台,一叶渺湘浦。
声名三十年,玉气贯晴宇。
向来宣室问,天语道旧故。
不图太平日,复见起兵簿。
双旌奠侯服,三节临江浒。
垂欲大用公,少驻议圜府。
人言山泽官,底用庙廊具?
果闻一乘传,已踵追锋去。
翔凤览辉来,风采照鸳鹭。
平生经济心,十不一二吐。
兹行公勿逊,安国如鼎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提到汉朝的历史,描绘了昔日的辉煌和英雄人物的业绩。邓高的徒步赴光武,象征着追求理想的决心。诸位公卿在云台集会,如同一叶孤舟在湘水之上,声名远扬,宛如玉气贯穿晴空。过去在宣室中询问天命的故事,如今却不曾想到太平日子里又见起兵的迹象。双旌飘扬,显示出侯爵的服饰,三节的会晤在江边进行。对你这位大才,少停留在圆府中。人们说山泽的官员,何必用庙宇的装饰?果然听说一乘的传说,已追随其锋芒而去。翔凤飞来,风采照耀着鸳鸯与白鹭。平生心中有经济大计,却十之八九未能实现。如今请你不要谦逊,安国之事如同鼎吕般重要。

注释:

  • 汉图:指汉朝的图景或理想。
  • 邓高:邓高是汉初的名将,象征追求理想者。
  • 云台:古代的高台,象征集会或聚首之地。
  • 玉气:象征名声和气质。
  • 宣室:指古代天子问卜的地方。
  • 起兵簿:指发动战争的记录。
  • 双旌:指双旗,象征官职或军权。
  • 圜府:指圆形的府邸,象征权力中心。
  • 山泽官:指地方官员。
  • 一乘传:指传说中的传承或继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山,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亦为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借古人之事,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国家前途的思考。通过历史典故,表达对当权者的期望,激励其不忘初心,安国治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汉朝的历史为背景,触及了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当下的关怀。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的“汉图昔中天”直接点明了历史背景,带有一种怀旧的情感,接着通过邓高的事迹,传达出一种追求理想的决心。

而“诸公上云台”则描绘了士人聚集、议事的场景,反映出当时士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与忧虑。“声名三十年,玉气贯晴宇”,则展现了个人声望的积累与对理想的坚持,暗示着人才的重要性与迫切需要。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如“不图太平日,复见起兵簿”,提醒人们在平静的表面之下,依然潜藏着动荡的可能,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的向往。结尾处的劝勉,表明了诗人希望对方能担当重任,安定国家的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图昔中天:描绘汉朝的理想与辉煌。
  2. 百六启真主:指百六十个封国开启了真正的统治者。
  3. 当时邓高密:提到历史人物邓高,展现其追求理想的决心。
  4. 徒步赴光武:表现出追求理想者的坚持与毅力。
  5. 诸公上云台:描绘士人聚会议事的场景。
  6. 一叶渺湘浦:用孤舟比喻个人在大环境中的渺小。
  7. 声名三十年:个人声望的积累。
  8. 玉气贯晴宇:表示声名远扬,气质非凡。
  9. 向来宣室问:引述历史典故,反映出对理想的追求。
  10. 天语道旧故:表达历史的重演与现实的联系。
  11. 不图太平日:暗示在和平的表象下,隐藏着危机。
  12. 复见起兵簿:再次提到战争的可能性。
  13. 双旌奠侯服:双旗飘扬,象征着权力的象征。
  14. 三节临江浒:暗示重要的会议正在进行。
  15. 垂欲大用公:对有才之人的期望。
  16. 少驻议圜府:劝告不必停留在权力中心。
  17. 人言山泽官:质疑地方官员的作用。
  18. 底用庙廊具?:是否需要华丽的装饰。
  19. 果闻一乘传:提到传说中的继承。
  20. 已踵追锋去:已迅速追随成功者。
  21. 翔凤览辉来:比喻高才之人如祥云飞来。
  22. 风采照鸳鹭:展现出风采如同美丽的鸟类。
  23. 平生经济心:表达自己心中有大计。
  24. 十不一二吐:大多数计划未能实现。
  25. 兹行公勿逊:劝对方不要谦逊。
  26. 安国如鼎吕:安定国家的重要性如同鼎的稳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叶渺湘浦”,用孤舟比喻个人的渺小。
  • 对仗:如“声名三十年,玉气贯晴宇”,对称工整。
  • 排比:多次使用的“复见”“果闻”等,增强了情感的连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警醒,强调了人才在国家中的重要性以及安国治民的责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图:象征理想与辉煌的历史。
  • 邓高:象征追求理想者的决心。
  • 云台:象征士人聚集议事的场所。
  • 双旌:象征权力和地位。
  • 翔凤:象征高才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图昔中天”中的“汉图”指的是:

    • A. 汉朝的地图
    • B. 汉朝的理想与辉煌
    • C. 汉朝的历史事件
    • D. 汉朝的国王
  2. 诗中提到“邓高密”的作用是:

    • A. 统治国家
    • B. 追求理想的决心
    • C. 进行战争
    • D. 讲述历史
  3. “双旌奠侯服”象征着什么?

    • A. 权力和地位
    • B. 和平与安宁
    • C. 个人的成就
    • D. 战争的准备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自然与人事的结合。
  •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表达对未来的展望。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对比:
    • 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心,但范成大更强调历史的教训与人才的重要性,而陆游则表现对个人命运与国家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看人取木绵 和曾子实题画笺韵 桂花 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店翁送花 答客问 茶磨 昼锦堂·荷叶龟游 西江月·何敢笑人干禄 满江红·举扇西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殖赀 一支半节 解囊相助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三框儿的字 韦字旁的字 赞可 非字旁的字 逐句逐字 索然无味 文宿 飠字旁的字 无题 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堙的词语有哪些 泰山其颓 一笑倾城 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