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1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12:37
晓出北郊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偪仄深巷中,葱茏绿阴交。
山家不早起,闭户如藏逃。
浓露蜕蝉咽,小风饥燕高。
新渠廑涓流,坏陂方怒号。
遐氓病瘠土,不肯昏作劳。
灭裂复灭裂,晚秧如牛毛。
空馀朝气白,浮浮湿弓刀。
官称劝农使,临风首频搔。
在狭窄而深邃的巷子里,绿树成荫,交错繁茂。
山中的人家还未早起,紧闭着门窗,仿佛在躲避逃亡。
浓重的露水使蝉鸣哽咽,小风吹动着饥饿的燕子在高空飞翔。
新开辟的渠水细流潺潺,而被毁坏的堤岸却如怒吼般响亮。
远方的农人因土地贫瘠而病苦,不愿在黄昏时分劳作。
一片片稻秧破裂又破裂,晚上的稻苗如牛毛般稀疏。
只剩下清晨的白气,浮浮荡荡,湿漉漉的弓和刀。
官府号称劝农之使,微风中我频频挠头。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庄,号如圭,江苏常熟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以秀丽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描写而著称,常常在诗中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农民生计的关心。
《晓出北郊》写于范成大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农民生计困苦。诗中描绘了清晨北郊的自然景象,同时流露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反映了当时土地贫瘠、农民不愿劳作的现实。
《晓出北郊》以清晨的景象作为切入,描绘了北郊的静谧与生机。诗的开头通过“偪仄深巷”与“葱茏绿阴”展现出一种幽静而生动的自然环境,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细腻观察。接着,诗人通过对“山家不早起,闭户如藏逃”的描写,传达出农民的懒惰与无奈,似乎在暗示着他们对生活的无力感。
“浓露蜕蝉咽,小风饥燕高”一句,展现出清晨的细腻;浓露让蝉鸣变得哽咽,而小风则使得饥饿的燕子在高空飞翔,生动地描绘了早晨的宁静与生动。随后,诗人通过“新渠廑涓流,坏陂方怒号”揭示了农田的水利问题,表达了对农田灌溉与管理不善的隐忧。
最后的几句“官称劝农使,临风首频搔”则让整个诗歌回归到对官府的讽刺,表现出诗人对于当时农事政策的不满与无奈。整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土地的关切与对人们生活的思考,形成了一种悲凉而又温柔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与农民生活的困境,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关心和对农民艰难处境的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
A. 城市的繁华
B. 村庄的宁静
C. 山林的险峻
D. 海洋的辽阔
诗人对农民的态度是:
A. 讽刺
B. 同情
C. 忽视
D. 尊敬
“晚秧如牛毛”中的“牛毛”比喻的是:
A. 稻秧的茂盛
B. 稻秧的稀疏
C. 农田的广袤
D. 动物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