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9:08
愧故人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九门一夜涨风尘,
何事痴儿竟误身。
子产片言图救郑,
仲连本志为排秦。
但知慷慨称男子,
不料蹉跎愧故人。
玉勒雕鞍南上去,
天高月冷泣孤臣。
在九门外的漫天风尘中,整整一夜都在激荡,
我不知何事让这愚痴的孩子误入了歧途。
子产在郑国用短短的言辞谋求救国,
仲连则本心是想要排斥秦国。
我只知慷慨激昂地称自己为男子汉,
却不想在岁月的流逝中愧对了故人。
我骑着玉制马鞍向南而去,
天高月冷,让我这孤独的臣子不禁泪流满面。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江西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抵抗元朝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因而被后世称为“忠臣”。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本诗写于文天祥被俘后,在对故国深感愧疚的心情中创作。面对国家的沦陷,他深感无能为力,思及故人和昔日的壮志豪情,愈加痛苦。
《愧故人》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文天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和自我反思,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深切感慨。诗的开头以“九门一夜涨风尘”引入,营造出一种紧迫而混乱的气氛,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接着,通过对历史人物子产和仲连的引述,诗人将自己的理想与历史的悲剧相对照,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愧疚。最后两句“玉勒雕鞍南上去,天高月冷泣孤臣”则是对自己处境的直白表述,表达出孤独和悲凉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英雄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全诗表达了文天祥对故国的忧虑和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愧疚,反映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及对历史的反思。
文天祥的《愧故人》写于哪个历史时期?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子产”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家?
A. 齐国
B. 楚国
C. 郑国
D. 魏国
“天高月冷泣孤臣”中的“孤臣”指的是谁?
A. 子产
B. 文天祥
C. 仲连
D. 平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