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40
次韵李参政见寄三首
作者:魏了翁
怕放红楼目,浮云断复连。
远看壶聚拓,近眎室如县。
耿耿自许国,悠悠谁讯天。
天心那可识,拄颊看晴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思考。诗人害怕放眼红楼(指繁华的城市),因为那浮云时断时连,似乎在暗示世事的无常与变幻。远远望去,仿佛是壶中盛水的干涸与丰盈,近处的室内景象却像县城一般清晰。诗人心里一直想着为国尽忠,却无人能理解他内心的苦恼与困惑。天意到底如何,无法知晓,只能支着下巴,静静地看着晴川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
作者介绍:魏了翁,宋代诗人,字德馨,号了翁,曾任官职,擅长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抒发个人情怀与对时局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个人及时代的动荡之际,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困惑。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魏了翁作为士人在国家动荡时期的内心挣扎。开篇的“怕放红楼目”便传达出一种对于繁华世界的警惕与怀疑,浮云的“断复连”则象征着世事的无常,使人感到不安。诗中反复出现的远近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耿耿自许国”,诗人表达了内心坚定的责任感,但又对外界的理解感到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一种孤独与隐秘的情感,尤其是“拄颊看晴川”的意象,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是一种无奈的沉思。诗人将目光投向大自然,试图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但最终仍无法逃避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士人在乱世中的无力感和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该诗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浮云”和“晴川”的对比,强化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主题思想: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怕放红楼目”是什么意思?
“耿耿自许国”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拄颊看晴川”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但魏了翁的诗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破碎的直接痛惜。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感受与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