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登冠山次瞻叔兄壁间旧韵》

时间: 2025-04-26 03:57:10

诗句

芦花朴朴雪连天,枫叶槮槮日满山。

似识游人非俗客。

远峰呈露玉孱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7:10

原文展示:

登冠山次瞻叔兄壁间旧韵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芦花朴朴雪连天,
枫叶槮槮日满山。
似识游人非俗客,
远峰呈露玉孱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冠山的自然景色:芦苇花白得像雪,延绵至天边;枫树的叶子红得像火,映照着整个山脉。似乎我能识别出游人并非普通的旅客,远处的山峰显露出如玉般的光泽,宛如少女的脸庞。

注释:

  • 芦花:指芦苇的花,常象征高洁。
  • 朴朴:形容芦花洁白的样子,像雪一样。
  • 槮槮:形容枫叶红艳的样子。
  • 游人非俗客:暗示游人在此地有独特的身份或情怀。
  • 玉孱颜:形容远山如玉般清丽,带有清新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梦得,号云山,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作常蕴含哲理,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次登山游览时写成,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游人身份的认同和对山水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冠山的自然景色,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首联“芦花朴朴雪连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芦花的纯白,给人一种宁静、洁净的感觉;而“枫叶槮槮日满山”则用鲜艳的色彩展现了秋天的热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在这里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营造出一种既清丽又热烈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似识游人非俗客,远峰呈露玉孱颜”则引入了人,与自然产生了互动。诗人似乎在与游人对话,暗示这些游人有着不平凡的身份,可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或是有着独特情怀的旅者。远山如玉的描写,再次强调了自然的纯美与游人的非凡,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整首诗在意境上给人一种山水相融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游人情感的认同,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芦花朴朴雪连天:描绘芦花的洁白如雪,意象清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枫叶槮槮日满山:用“槮槮”形容枫叶的红艳,展现出满山的秋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 似识游人非俗客:表达对游人的认同,暗示他们的非凡身份,富有情感的交流。
  • 远峰呈露玉孱颜:描绘远山的清丽,形容其如玉般的美,增加了诗的意境层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芦花比作雪,枫叶比作火,增强了视觉冲击。
  • 对仗:上下联的形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游人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志同道合之人的认同,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花:高洁、纯净,象征着清白和宁静。
  • 枫叶:热烈、奔放,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秋天的丰收。
  • 远峰:清丽、脱俗,象征着理想和无限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来形容芦花的词是:
    A. 火红
    B. 朴朴
    C. 翠绿

  2. 诗中提到的游人被描述为:
    A. 俗客
    B. 非俗客
    C. 旅人

  3. 诗中远山的形象被比作:
    A. 玉孱颜
    B. 银色
    C. 夕阳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魏了翁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人文情感的结合,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高度的描绘和开阔的视野,两者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敬仰,但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魏了翁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宫词八首 其六 宫词八首 其五 宫词八首 其四 宫词八首 其二 半山次韵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其二十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其十九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其十八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其十六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其十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示字旁的字 高知 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如获至珍 踔厉骏发 枝梧 遭累 业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漆墨 鱼烂而亡 标寄 高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李广未封 众人广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