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5:09
赠别从甥高五
作者:李白 〔唐代〕
鱼目高泰山,不如一玙璠。
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
能成吾宅相,不减魏阳元。
自顾寡筹略,功名安所存?
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枥中骏马空,堂上醉人喧。
黄金久已罄,为报故交恩。
闻君陇西行,使我惊心魂。
与尔共飘飖,云天各飞翻。
江水流或卷,此心难具论。
贫家羞好客,语拙觉辞繁。
三朝空错莫,对饭却惭冤。
自笑我非夫,生事多契阔。
蓄积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天地一浮云,此身乃毫末。
忽见无端倪,太虚可包括。
去去何足道,临歧空复愁。
肝胆不楚越,山河亦衾裯。
云龙若相从,明主会见收。
成功解相访,溪水桃花流。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他的从甥高五的别离之情。开头用“鱼目”比喻光鲜的外表不如真正的美玉,表达对高五的赞赏。他形容高五如同明月,才华横溢,声名远扬。他希望高五能够成为自己的朋友,意在强调交友的重要性。然而,他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无奈,认为功名难以追求。接着,诗人感慨自己的家境贫寒,无法招待客人,心中充满惆怅。虽然金钱已空,但他对故交的恩情依然铭记。最后,李白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理想的渴望,认为人生如浮云,难以捉摸,但仍希望能与高五再相见。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一生游历四方,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白游历时,写给他的侄子高五,表达了对亲人的祝福与别离之情。李白在创作时,正值人生的低谷,心中充满感慨。
这首诗通过李白与侄子高五的别离,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感慨。开篇以“鱼目”与“玙璠”的对比,强调了真正的友情与价值。诗中多次使用“空”与“难”的词汇,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的情绪,仿佛在诉说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李白在这里不仅是在告别高五,更是在告别自己曾经的理想与追求。
整首诗气韵流畅,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诗中的“黄金久已罄”为读者呈现出一种对物质的无奈,而“云龙若相从”则是一种对理想的呼唤,渴望着与高五的再次相聚。李白的思维跳跃与情感交织,使这首诗在别离的悲伤中透出一丝希望的光芒,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在诗中将“鱼目”与什么相对比?
诗中提到的“贫家羞好客”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天地一浮云”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