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4:0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4:00:13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到山中,刚酿好的白酒和丰腴的秋鸡。诗人叫小孩来烹饪鸡肉,自己则饮酒作乐,孩子们在身边嬉闹。诗人高歌取醉,想借酒消愁,甚至起舞以争取落日的光辉。诗中提到游说那些权贵的艰难,诗人则决心放弃繁华,踏上西去秦地的旅程。最后,诗人仰天大笑,表达自己不愿做庸碌无为之人的决心。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的诗风豪放,富于想象,常表达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南陵别儿童入京》写于李白游历过程中,他在南陵与儿童的离别,心中感慨万千,表现出对家乡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李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反映出他对仕途的看法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南陵别儿童入京》是一首充满生动场景和真挚情感的诗作,展现了李白特有的个性和对生活的热爱。开篇以“白酒新熟山中归”引入,既有自然的描绘,又带有诗人归乡的欢愉;接着描绘了丰收的季节,肥美的鸡,传递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气息。孩子们的嬉笑声,增添了生活的乐趣与温馨。
诗人在高歌起舞中,展现出他醉于自由与欢乐的状态,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世俗烦恼的抛弃。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仕途的苦恼,显示出李白对权贵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执着。他的“仰天大笑”一语,既是对现实的不屑,也是对自我的肯定,强调了他不甘平庸的决心。
整首诗在形式上自由奔放,在内容上既有欢愉又有深思,体现了李白的个性与艺术风格,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对世俗纷扰的不屑,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人通过欢快的场景与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出他不甘平庸、勇于追梦的精神。
李白被称为“诗仙”,你认为他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黄鸡”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我辈岂是蓬蒿人”中,蓬蒿人指的是?
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与杜甫的《赠花卿》同样描绘了离别的情感,但李白更关注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而杜甫则强调对友人的怀念与社会的忧虑。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