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16: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16:37
黄哺歌
唐翁钓鱼至黄哺,不得鱼儿得鱼母。
廿里返家急烹煮,鱼能脱命刀与砧。
掉入碧浔千尺深,半无鳞鬣眼血侵。
黄哺黄哺又有一渔父,鱼兮鱼兮复遭祸。
为鱼犹或为儿苦,死兮生兮不离儿处所。
唐朝的渔翁在黄昏时分钓鱼,却没能钓到小鱼,反而钓到了鱼的母亲。
他急匆匆回家,准备好好烹煮,鱼却能逃脱生命于刀与砧之下。
鱼掉入了千尺深的碧水中,眼中没有鱼鳞,身上满是血。
黄昏来临,另一位渔父又遭祸,鱼啊鱼啊又陷入困境。
为了鱼,它犹如儿子一般苦恼,生与死之间始终不离其处所。
徐照,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黄哺歌》创作于一个渔翁钓鱼的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与自然、生活的关系,特别是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家庭的牵挂。
《黄哺歌》通过描绘渔翁钓鱼的情景,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诗中渔翁在黄昏时刻钓鱼,却钓到了鱼母,暗示了对生命的珍视和母爱的伟大。诗人在渔翁与鱼母的故事中,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无奈和苦恼。
诗的情境设置在黄昏,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新的开始,渔翁返家急于烹煮的行为则体现了对生活的迫切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鱼母被钓上岸的悲剧,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情,渔翁对鱼的同情与惋惜,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死兮生兮不离儿处所”,展现了亲情的深厚与不离不弃的情感,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家庭的牵挂与责任,表达了对生命轮回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家庭的牵挂,展现了在自然与人类生活中,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以及亲情的深厚与不离不弃。
《黄哺歌》的作者是?
诗中“为鱼犹或为儿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黄哺”在诗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