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5:38
舟过严陵滩将谒祠登台舟人夜解及明已远至桐
——苏辙
扁舟匆草出山来,惭愧严公旧钓台。
舟子未应知此恨,梦中飞楫定谁催。
严公钓濑不容看,犹喜桐君有故山。
多病未须寻药录,従今学取衲僧闲。
小舟匆匆驶出山来,心中惭愧于严公的旧钓台。
船夫大概不知道我的这份怨恨,梦中划桨的定是谁在催促呢?
严公钓鱼的地方不容我去看,然而我仍然欢喜桐君有故乡。
我多病无须再寻药方,从今起要学会像僧人那样悠闲。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写于苏辙经过严陵时的感受,表达了他对严子陵的钓台的怀念与惭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舟过严陵滩将谒祠登台舟人夜解及明已远至桐》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舟行的情景,表达了对严子陵的敬仰与对往昔的缅怀。开头“扁舟匆草出山来”,展现出一种急促的状态,既是对舟行的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反映。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严公的惭愧,显现出一种人对历史、对人物的敬仰与自愧。
“舟子未应知此恨,梦中飞楫定谁催”,这里的“舟子”代表着无知与自由,而“此恨”则是诗人心中对过去的遗憾与无法释怀。诗中通过“梦中飞楫”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状态,仿佛在询问谁在推动这一切,表达出对命运的思考。
后两句则将诗人自己的状态与严公的生平结合,诗人虽然身患多病,却不再追求名利,而是希望过上如同僧人般悠闲的生活,这种态度反映出一种超脱与淡泊的哲学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反思。诗人在描绘舟行的同时,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展现出一种哲学思考与人生感悟。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苏辙
C. 李白
“舟子未应知此恨”中的“恨”指的是什么?
A. 对船的怨恨
B. 对严公的怀念与遗憾
C. 对生活的不满
诗中的“桐君”象征什么?
A. 忍耐与坚持
B. 故乡与归属感
C. 名利与权力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