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7:24
避事已谢客,养性不看书。
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
我已经辞去了应酬的客人,专心养性,不再看书。
书中多有感触,每当合上书本,常常长叹一声。
诗中虽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养性”一词反映了道家和儒家重视内心修养的思想,强调安静与思考的重要性。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弟弟。他以散文和诗词闻名,倡导简约明了的风格,常表达个人的感受与对社会的思考。
本诗写于苏辙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泊和对内心修养的追求。处于动荡的时代,苏辙选择离开喧嚣,转而关注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逃避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两句“避事已谢客,养性不看书”表明诗人已经辞去了繁杂的交际生活,选择独处,以修身养性,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重视。接着,“书中多感遇,掩卷辄长吁”,则流露出诗人对书中内容的共鸣与感触,显示了书籍带给他的深刻影响。然而,合上书本时的叹息,似乎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这种对内心探索的倾向,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苏辙的文学才华与温文尔雅的个性。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对外界纷扰的排斥,通过简单的生活选择,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与宁静向往。
苏辙的“避事已谢客”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喜欢交际
B. 逃避社交
C. 热爱读书
D. 忙于政事
“掩卷辄长吁”中的“辄”字是什么意思?
A. 偶尔
B. 常常
C. 从不
D. 一直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权力
C. 内心的宁静
D. 社交的繁华
比较苏辙的风格与李白的诗作,虽然两者都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思考,苏辙更倾向于安静的沉思,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然的热爱。两种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