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0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02:29
九日寄子约
作者: 皇甫汸 〔明代〕
三吴犹转战,万里共含愁。
苡薏蛮中老,茱萸海上秋。
怀仙入灵境,为政见风流。
自愧投荒者,何时逐少游。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忧国之情。三吴地区的战乱依然未平,远方的人们都在愁苦之中。生活在蛮荒之地的我,已经年老,海上的秋天又到了。心中怀念着仙境,却只能看到政治上的风流人物。自愧身处荒野,何时才能追随那些年轻的游子们去游玩呢?
作者介绍:皇甫汸(约1525年-约1600年),明代诗人,字子约,号静庵,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写景抒情见长,关心时事民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明代,诗人通过对家乡和个人境遇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忧愁心情。
《九日寄子约》通过描绘战乱中的家乡和个人境遇,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注和个人的无奈。开篇的“三吴犹转战”立即让人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动荡,紧接着“万里共含愁”则将这种愁苦的情绪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暗示着不仅是诗人一人,而是整个社会都在承受着战乱带来的痛苦。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以“苡薏蛮中老”来表现自己在艰苦环境中渐渐老去的无奈,搭配“茱萸海上秋”,不仅是对时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他怀念着“仙境”,向往着风流的政治生活,但最终却自愧身处荒野,无法参与其中。这种自我反省的情绪加深了整首诗的沉重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理想破灭的无奈和惋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比如“怀仙入灵境”与“为政见风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个人困境、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时事的关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
诗词测试:
“三吴犹转战”中“三吴”指的是哪个地区?
诗中提到的“茱萸”通常在什么节日佩戴?
“怀仙入灵境”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