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3:32
作者:梅尧臣〔宋代〕
雉节居杜陵,南山常在目。
今兹羡行游,因以谢岩谷。
环锡恣探胜,棕綦方践陆。
五门岚翠横,八水秋阴覆。
云峰多隐见,林岭乍回复。
若见采芝人,余非恋微禄。
在杜陵的节令里,南山时常在眼前。
今天我羡慕他人的游玩,特意感谢岩谷的风光。
我环游四方,尽情欣赏美景,刚刚踏上陆地。
五门山的翠色在眼前交错,八条溪水在秋阴中掩映。
云峰时隐时现,林岭忽隐忽现。
如果见到摘芝草的人,我并非恋念那微薄的俸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推崇自然与隐逸生活。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注重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游览终南山时,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终南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隐士的理想栖息地,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
《元政上人游终南》是一首体现梅尧臣自然主义和隐逸思想的诗作。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淡泊。其中“雉节居杜陵,南山常在目”开篇即将时令与景色结合,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接着,诗人羡慕他人的游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向往与惆怅。环游山水、探寻胜景的过程让诗人感到愉悦,但又不乏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若见采芝人,余非恋微禄”这一句,诗人表明自己对微薄官禄的淡泊,反映出追求自由与自然的志向。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自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由与自然的精神风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雉节”象征什么季节?
诗中“余非恋微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政上人游终南》的美学和思想内涵。